• 邮箱登陆
  • 华体电子
    您现在的位置:华体电子(中国) > 新闻资讯 > 最新要闻 >

    江西吉安铲除刷单炒信背后黑色产业链观察

    发布时间:2025-03-19 发稿部门:中国市场监管报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想了解一家新开的店铺,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在各类网络平台上查看其他消费者发布的评价,作为自己消费决策的参考。

    然而,这些看似真实的评价背后,却暗藏一条隐秘的产业链——商家通过刷单炒信虚构销量与好评,制造虚假繁荣。

    刷单炒信运作揭秘:销量与好评的虚假繁荣

    “亲亲,有空做任务吗?好评返现5元红包!”类似这样的信息在社交平台屡见不鲜。2024年,江西省吉安市市场监管局查办一件某科技有限公司刷单炒信案。该公司为了提升自营店铺的销量和店铺排名,利用微信加入相关刷单人员,通过免单、送礼品、送红包等方式建立合作关系,要求接单人搜索关键词,找到该公司的店铺和相关要推广的产品,点击进入后浏览5至7分钟,然后拍下产品。

    该公司以两种方式进行刷单炒信:一是有真实交易的。若单笔交易金额低于10元的予以免单,该公司通过微信将货款退回,赠送相关产品作为奖励给刷单人;若交易金额大,比如某款美白精华液售价139元/瓶,该公司则不会给予免单,会由刷单者自主决定选择现金红包(5元至6元)或小礼品(现金红包等额价值的小风扇、洗衣粉、纸巾等)并随真实产品一并寄给刷单者。二是属于虚假交易的。该公司会将刷单者支付的货款如数退回,同时随机发送非店铺销售产品的其他小礼品(如洗衣粉、纸巾之类)或现金红包,给刷单人作为奖励。

    在上述所有交易中,该公司都会要求刷单者给予“好评”。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进行刷单炒信活动,达到提高店铺商品销量、排名以及吸引顾客的目的。

    该公司的行为违反《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一)项的规定,构成以“虚假交易、编造用户评价,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吉安市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该公司停止违法行为,并给予20万元罚款。

    这种虚假交易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触碰法律红线。参与刷单的个人同样面临风险,比如个人信息可能被倒卖,所获红包属于“不法得利”,法院不予支持追偿。

    探索治理新路径:从精准打击到全域治理

    在多年的网络市场监管实践中,吉安市市场监管局逐步形成“监测—执法—预防”的全链条治理模式。

    技术赋能,织密监测网络。针对“双11”“618”等促销节点,吉安市市场监管局启动24小时动态监测,重点打击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行为。2024年,通过省级监管系统对电动自行车、儿童用品、化妆品等民生领域定向监测超10万件商品,下架违规链接200余条。技术手段的运用,让隐蔽的刷单行为无所遁形。

    执法亮剑,震慑违法行为。2024年,吉安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加强监管执法,整治网络市场。做好电商经营主体网上巡查工作。定期对辖区电商经营户进行检查,查找和发现电商经营者存在的问题,对于情节轻微的要求及时予以纠正,情节较重的按照相关要求截图留证,并对当事人进行约谈;责令改正后仍存在违法行为的,及时立案调查,依法查处网络上虚假宣传、商标侵权等行为,维护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净化网络环境需多方合力。一方面,压实平台责任,督促电商企业落实“亮照、亮证、亮规则”;另一方面,联合公安、社区开展反诈宣传活动72次,发放资料3.9万份。此外,通过设立9家市级商业秘密保护联系点,推动企业自主防范信息泄露,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协同治理的格局。

    成效与突破:综合施策监管质效明显提升

    2024年,吉安市围绕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繁荣有序的网络商品交易环境,结合工作实际,完善监管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取得较好成效。

    2024年,吉安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网站、网店23700余次,实地检查网站、网店经营者620余个,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816条,责令整改网站(网店)93个次、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的网店54个次,查处网络违法案件55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经营主体4户。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的建立,开创全省先例,为新余、吉安两地的线索互通、结果互认提供了范本。在民生领域,针对网络传销开展雷霆行动,罚没金额超933万元,切实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吉安市还在商业秘密保护上开拓创新,通过开展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设立联系点并择优申报省级示范单位,进一步增强企业合规意识,推动全省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标准化。

    2025年,吉安市市场监管局将聚焦三大方向,持续深化网络市场治理。一是智能监测再升级。利用人工智能识别虚假交易特征,提升监测精准度。同时,针对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开发专项监测工具,推动实现监管不留死角。二是重点领域深挖根治。将医药、日用品等民生领域商品作为执法重点,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严查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并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强化长效震慑。三是加强企业自律与社会参与。开展“企业诚信承诺”行动,扩大宣传覆盖面,推动全社会形成“诚信经营、抵制刷单”的共识。

    “刷单炒信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损害了市场经济的诚信基石。”吉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以“零容忍”态度持续打击“刷单”“刷好评”等违法违规行为,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为经营主体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来源网址:https://www.samr.gov.cn/xw/df/art/2025/art_efb47ee6c683479f955450d8d8d961f5.html

  • 上一篇:河南省市场监管部门预付式消费综合治理新模式探索
  • 邮箱登陆
  • 旧版网站
  • 华体电子
    您现在的位置:华体电子(中国) > 新闻资讯 > 最新要闻 >

    江西吉安铲除刷单炒信背后黑色产业链观察

    发稿部门:中国市场监管报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想了解一家新开的店铺,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在各类网络平台上查看其他消费者发布的评价,作为自己消费决策的参考。

    然而,这些看似真实的评价背后,却暗藏一条隐秘的产业链——商家通过刷单炒信虚构销量与好评,制造虚假繁荣。

    刷单炒信运作揭秘:销量与好评的虚假繁荣

    “亲亲,有空做任务吗?好评返现5元红包!”类似这样的信息在社交平台屡见不鲜。2024年,江西省吉安市市场监管局查办一件某科技有限公司刷单炒信案。该公司为了提升自营店铺的销量和店铺排名,利用微信加入相关刷单人员,通过免单、送礼品、送红包等方式建立合作关系,要求接单人搜索关键词,找到该公司的店铺和相关要推广的产品,点击进入后浏览5至7分钟,然后拍下产品。

    该公司以两种方式进行刷单炒信:一是有真实交易的。若单笔交易金额低于10元的予以免单,该公司通过微信将货款退回,赠送相关产品作为奖励给刷单人;若交易金额大,比如某款美白精华液售价139元/瓶,该公司则不会给予免单,会由刷单者自主决定选择现金红包(5元至6元)或小礼品(现金红包等额价值的小风扇、洗衣粉、纸巾等)并随真实产品一并寄给刷单者。二是属于虚假交易的。该公司会将刷单者支付的货款如数退回,同时随机发送非店铺销售产品的其他小礼品(如洗衣粉、纸巾之类)或现金红包,给刷单人作为奖励。

    在上述所有交易中,该公司都会要求刷单者给予“好评”。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进行刷单炒信活动,达到提高店铺商品销量、排名以及吸引顾客的目的。

    该公司的行为违反《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一)项的规定,构成以“虚假交易、编造用户评价,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吉安市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该公司停止违法行为,并给予20万元罚款。

    这种虚假交易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触碰法律红线。参与刷单的个人同样面临风险,比如个人信息可能被倒卖,所获红包属于“不法得利”,法院不予支持追偿。

    探索治理新路径:从精准打击到全域治理

    在多年的网络市场监管实践中,吉安市市场监管局逐步形成“监测—执法—预防”的全链条治理模式。

    技术赋能,织密监测网络。针对“双11”“618”等促销节点,吉安市市场监管局启动24小时动态监测,重点打击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行为。2024年,通过省级监管系统对电动自行车、儿童用品、化妆品等民生领域定向监测超10万件商品,下架违规链接200余条。技术手段的运用,让隐蔽的刷单行为无所遁形。

    执法亮剑,震慑违法行为。2024年,吉安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加强监管执法,整治网络市场。做好电商经营主体网上巡查工作。定期对辖区电商经营户进行检查,查找和发现电商经营者存在的问题,对于情节轻微的要求及时予以纠正,情节较重的按照相关要求截图留证,并对当事人进行约谈;责令改正后仍存在违法行为的,及时立案调查,依法查处网络上虚假宣传、商标侵权等行为,维护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净化网络环境需多方合力。一方面,压实平台责任,督促电商企业落实“亮照、亮证、亮规则”;另一方面,联合公安、社区开展反诈宣传活动72次,发放资料3.9万份。此外,通过设立9家市级商业秘密保护联系点,推动企业自主防范信息泄露,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协同治理的格局。

    成效与突破:综合施策监管质效明显提升

    2024年,吉安市围绕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繁荣有序的网络商品交易环境,结合工作实际,完善监管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取得较好成效。

    2024年,吉安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网站、网店23700余次,实地检查网站、网店经营者620余个,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816条,责令整改网站(网店)93个次、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的网店54个次,查处网络违法案件55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经营主体4户。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的建立,开创全省先例,为新余、吉安两地的线索互通、结果互认提供了范本。在民生领域,针对网络传销开展雷霆行动,罚没金额超933万元,切实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吉安市还在商业秘密保护上开拓创新,通过开展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设立联系点并择优申报省级示范单位,进一步增强企业合规意识,推动全省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标准化。

    2025年,吉安市市场监管局将聚焦三大方向,持续深化网络市场治理。一是智能监测再升级。利用人工智能识别虚假交易特征,提升监测精准度。同时,针对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开发专项监测工具,推动实现监管不留死角。二是重点领域深挖根治。将医药、日用品等民生领域商品作为执法重点,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严查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并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强化长效震慑。三是加强企业自律与社会参与。开展“企业诚信承诺”行动,扩大宣传覆盖面,推动全社会形成“诚信经营、抵制刷单”的共识。

    “刷单炒信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损害了市场经济的诚信基石。”吉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以“零容忍”态度持续打击“刷单”“刷好评”等违法违规行为,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为经营主体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来源网址:https://www.samr.gov.cn/xw/df/art/2025/art_efb47ee6c683479f955450d8d8d961f5.html

  • 上一篇:河南省市场监管部门预付式消费综合治理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