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晓东院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影视资料部供图)
中国儿艺跨年大戏《小飞侠彼得·潘》于元月18日在中国儿童剧场完成了十六场的首轮精彩亮相,得到了专家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2月2日,剧院创作部召开了该剧研讨会。参加此次会议的业内专家有:著名评论家钟艺兵、刘平,中国文化报副总主编赵忱,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宋宝珍,《文艺报》编辑、记者、文学博士徐健;剧组主创有编剧董妮,导演廖向红,舞美设计申奥,造型设计文戈等;剧院老中青艺术家代表:李吉明、刘晓明、毛尔南、创作部主任陈传敏等;尹晓东院长全程出席本次研讨会。会议开始之前,雷喜宁书记也专程来会场看望问候与会专家,对他们一直关心儿艺业务建设表示感谢。
雷喜宁书记对到会专家表示感谢 (影视资料部供图)
会议由冯俐副院长主持,她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创作的背景和基本情况,并感谢各位老师多年来给予中国儿艺的厚爱。她说:去年,剧院在创作工作上建立了专家论证研讨机制,迄今,我们坚定地坚持了下来,从创作初期到首演之后,贯穿了创作全过程,受益匪浅。今天这个研讨会,是新年后召开的第三次专家研讨会,之前,我们针对《天才小精灵》的修改提高和中国故事之《成语魔方》的首轮演出已经开过两次专家研讨会。虽然《小飞侠彼得·潘》首轮演出场场爆满,得到了各界观众的好评,但艺术创作无止境,今天把各位老师们请来,继续为我们的新剧目把脉,零距离地聆听专家们的意见,对该剧今后的加工、提高,对追求更高的艺术水准,对剧院未来的创作发展都会有重要帮助。
冯俐副院长主持会议 (影视资料部供图)
三个小时的会议,气氛热烈,“小飞侠”、“梦幻岛”都令专家们童心大发,兴趣盎然,他们热情洋溢地从各个角度阐释了自己对《小飞侠彼得·潘》的看法。一致称赞该剧非常符合儿童剧的创作特质,不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形式上有大胆的突破,堪称是近几年儿童剧创作中具标志性的年度大戏高品质的舞台作品。
钟艺兵:艺术创作与时俱进,重视当代少年儿童的审美需求
专家:钟艺兵 (影视资料部供图)
钟艺兵先生为该剧写了近万字的评论和感想——
在看戏的那天晚上,剧场座无虚席,观众反响热烈,小观众们更是感到了新鲜和惊奇,演出令人大开眼界。《小飞侠彼得·潘》这部戏正确地引导了少年儿童的成长,让小观众懂得了善良、坚强、团结、宽容、帮助他人等品格的可贵,这都是人在成长中所必须面对的课题。儿童不必惧怕成长,成长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历了过程才能走向成熟,才能从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小飞侠彼得·潘》着眼于中国儿童的健康成长,正是这次创作最主要的成功经验。
儿童剧是成年人创作的,但创作必须有童心、童趣,必须找到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视角和儿童的语言。廖向红老师作为女性导演的柔情与细致对于这部儿童剧来讲是独特的优势,她用一颗童心把孩子们那种无拘无束地飞向天空的幻想表达的极致美好。舞台如此规模的运用纱幕投影、多媒体制作、视频效果,在一个场景中五个演员同时使用威亚所形成的飞翔幻觉,是中国儿艺的第一次,这不仅仅体现了高科技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的艺术创造是与时俱进的,是重视了当代少年儿童的审美需求的。
《小飞侠彼得·潘》是英国作家、剧作家詹姆斯?巴利的著名儿童剧作品,此剧在伦敦首演的日期是1904年12月27日,而这次中国儿艺首演此剧的日期是2014年12月27日,两次首演整整相距110年,一天不差。这不仅是巧合,更是中国儿艺的领导和艺术家用自己的创作向世界儿童经典作品致敬。
最后,钟先生讲述了他看戏与来自外地的一家观众的偶遇和对话,身为小学教师的母亲由衷地表示:来到北京花了580元买票,一家三口在中国儿艺看了这样一场演出,值!
刘平:具有儿童思维的一部高品质儿童戏剧作品
专家:刘平 (影视资料部供图)
观看《小飞侠彼得·潘》会让小观众和大朋友们共同在艺术之美中得到启迪。编剧很智慧、导演思路很新颖、表演很灵动、舞美很漂亮。《小飞侠彼得·潘》的大获成功,标志着中国儿艺的演出史上又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其中,剧中温蒂最初的不想长大,梦想着与彼得潘一起飞往梦幻岛游玩,无拘无束、畅快自然的天性,正是现在孩子所向往的。创作者抓住了近距离与少年儿童对话的空间,用不说教,不讲大道理,把深刻的关于爱的主题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表现出来,在孩子在轻松愉快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育。让少年儿童可以感受到爱的温暖,也让更多的父母读懂了教育孩子的方法,有思想和情感厚度,更具诗情画意。
赵忱:不仅是少年儿童,儿童剧也会为成人插上梦想的翅膀
专家:赵忱 (影视资料部供图)
目睹中国儿艺一年多以来的工作,太让观众们欣慰了。自己孩子小的时候最钟爱的作品就有《小飞侠彼得·潘》,那时,曾与孩子一遍遍共同畅想过飞向梦幻岛。追忆自己年轻时候,跟许多孩子一样也拥有过“飞”的向往和冲动。只要通过梦想就能够飞翔,这是人类的一大幸福,也是孩子和大人共同的梦想。中国儿艺选择这部作品,不仅让观看此剧孩子有了极强的参与感,放飞了心中的梦想,同时也让童真、想象再度照亮成人世界。
在繁华的王府井商业街旁有中国儿艺这样一个地方,是中国的幸事,是孩子们的幸福。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每一次完美的创作,都是对中国未来的莫大贡献。
宋宝珍:重新拾回儿童时期单纯的梦想
专家:宋宝珍 (影视资料部供图)
当年,在第六届儿童戏剧调演的最后一场,中国儿艺的《西游记》演出结束后,不仅仅孩子们在剧场里欢呼雀跃,自己旁边坐的一位老人也兴奋不已,一直激动地跺脚。由此可见,好的儿童剧不只是演给孩子们看的,它是超越年龄层,奉献给所有人。人生不能随着成长而失去梦想,成年人都渴望永葆心中最初的那份天真和浪漫,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观看经典名著的感悟会更多,所以,这些年来每次走进儿艺剧场都会收获快乐。中国儿艺版《小飞侠彼得·潘》在文本的处理上更加纯净和美好,把理想中的他者和现实中的自我处理得恰到好处,剧中两个主要角色:现实生活的温蒂是没有翅膀的彼得潘,而彼得潘又是童话世界中童真的温蒂,这组人物关系既相互依托又互为补充,是孩子梦幻和自我的一种关系,有一种非常好的寓意。
接着,她对于《小飞侠彼得·潘》的舞台突出了童真和童趣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是海盗这组形象的成功出演,虽然在小孩子心中他们是坏人,但是坏得任性,坏得可爱,“坏”得让人无法厌恶。
大型儿童剧《小飞侠彼得·潘》有很大的潜力作为儿艺的保留剧目。
徐健:“成长”和“梦想”极具现实意义和价值
专家:徐健 (影视资料部供图)
两次观剧,《小飞侠彼得·潘》在对经典名著主题的开掘和舞美完整地呈现上来说,都是具备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贯穿全剧的两个关键词:“成长”和“梦想”,也皆是当下非常热门的话题。儿艺近年创作的方向与当下的少年儿童有着非常紧密的结合,无论对西方经典名著的改编,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编,都会令现代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直接受益。在经典缺失的今天,中国儿艺能够用当下儿童审美心理、阅读心理和观赏心理重新挖掘经典进行创作,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的好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烦恼,在繁重的学习中缺少了梦想,《小飞侠彼得·潘》正是寻找到当下儿童需要的成长与梦想,再次提炼出来爱和回归的主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而舞台上技术手段的运用,尤其是威亚的使用,让孩子心中的梦想在那一刻得以释放。
除了热情的,悉心的鼓励和品评,专家们也对这部舞台新作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研讨会上,剧院艺术家代表也对该剧的创作意义、创新样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好评。廖向红导演代表主创人员感谢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将及时的消化,为该剧进一步提高做好准备。
一直认真倾听大家意见的尹晓东院长对这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再三感谢各位专家对儿艺的关注和关爱,感谢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他说,没有专家、老师们的支持,中国儿艺不会走到今天。去年中国儿艺的创作,既有舞台上由至简到至繁的《宝船》,同时也有像《小飞侠彼得·潘》这样,对舞台技术要求非常高的演出。在全剧院的共同努力下,“小飞侠彼得·潘”在儿艺的舞台上飞起来了!中国儿艺的创作会根据剧情、题材需要采用“一戏一法”,在不浪费、不盲目追求繁复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创作者的艺术构想。一切为了孩子,每一次的创作都充分体现中国儿艺的一贯追求和集体审美意识。未来的中国儿艺会不断将中外经典作品变成经典舞台演出,不断打造不愧于国家剧院品牌,不愧于时代的新的经典儿童剧目。
最后,尹晓东院长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向与会专家送去祝福,并祝新春快乐。
大型儿童剧《小飞侠彼得·潘》专家研讨会现场 (影视资料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