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国儿艺召开《红缨》专家研讨会

来源:CNTC    更新时间:2015-10-14    查看次数:

中国儿艺召开《红缨》专家研讨会

 

    2015年10月14日上午,在中国儿艺四楼会议室召开了《红缨》专家座谈会。会议由中国儿艺主管创作工作的副院长冯俐主持,院长尹晓东全程参加了会议,创作部主任陈传敏,《红缨》编剧杜薇、导演马彦伟、舞美设计申奥以及饰演王二小的李锴等几位主要演员参加了会议。值得一提的是,来自灯市口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代表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畅谈了他们观看该剧的感受。
    冯俐副院长首先介绍了到会的各位专家和《红缨》的主创团队以及《红缨》的创作背景。《红缨》创作灵感源于1942年《晋察冀日报》刊登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诗人方冰、作曲家劫夫在歌中塑造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艺术形象,引起了几代人的情感共鸣。为了把《红缨》打造成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有情怀、有温度的精品力作,让当代孩子们通过《红缨》更好地了解历史、铭记历史,突出对和平和自由的向往。自今年3月《红缨》剧组建立,中国儿艺院领导就多次率领主创人员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反复研讨剧本。
    与会专家对《红缨》一致给予了好评,并对剧中能够挖掘出王二小与《晋察冀日报》的之间的故事表达了惊喜,让他们对王二小的故事有了更完整更全面更详尽的认识。另外,对于剧中“牛”的设计和表演也都一致给出了肯定。原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著名戏剧评论家康示昭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儿艺的创作以及《红缨》给予了肯定:一,中国儿艺给自己定位于“半公益”性质是极其正确的;二,《红缨》这个剧目的创作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三,主创人员对于背景资料的细致查阅丰富了王二小的故事,给了大家新的收获。著名戏剧评论家黄维钧用“真切,真挚,表演很有童趣。”来评价该剧,接着从儿童剧的舞台呈现和艺术表达方面对《红缨》进行了评论,“儿童剧不宜表现残酷的东西,这个戏没有血腥的场面,是值得肯定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平则从剧中儿童团的设计和演员出色的演技方面进行了评论。另外,他还从剧本逻辑结构和王二小人物发展方面对该剧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人民日报》记者刘琼从儿童文学方面对当今儿童艺术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和文学与当今孩子进行交流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文化报》副总编辑赵忱对 《红缨》表达了自己的喜欢之情,“这部戏我几乎看不出任何缺点,舞台呈现可爱,看戏的感受如此感动而愉快。”
    灯市口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也畅谈了他们观看《红缨》的感受,一位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提到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王二小的故事和在剧场观看王二小故事的区别,“艺术比文学更有感染力,在剧场里看到孩子们内心涌动的情绪是在课堂上看不到的。”同时,这位老师也对《红缨》中表现出王二小渴望成长的主题提出了赞赏,“成长的主题与孩子们内心渴望长大的心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位五年级的学生说道看完《红缨》之后,他更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自己要更加好好学习。另外,老师和学生都呼吁,“希望中国儿艺创作更多这样的原创剧目给我们看。”
    最后,尹晓东院长和冯俐副院长都再三表达了对感谢了专家们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儿艺关注的感谢,并表示之后会对专家意见进行消化和商议,进一步改进《红缨》。

 

 

图文供稿:创作部  段凝

 

 

订票热线:4001016161      联系方式:cntc@cntc.org.cn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15-2022      技术支持:北京精正方胜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