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1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四楼会议热闹非常。上午,为建院六十周年重新创排经典保留剧目《马兰花》的建组会刚刚圆满结束,下午,由创作部主办,以“国际儿童戏剧发展之我见”为主题的第四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戏剧沙龙如期而至。院长尹晓东,副院长冯俐、李小刚全程出席本次戏剧沙龙活动。
尹晓东院长、冯俐副院长、李小刚副院长发言
本期沙龙由近期我院李小刚副院长带队赴加拿大IPAY戏剧节学习观摩的编剧杜薇、演员马彦伟,以及赴美国米苏拉剧院学习的孔思萌主讲,与剧院创作人员、演员、舞美人员、合作发展部成员和马兰花教师共同分享了各自学习、交流、观摩的收获和感受。为了能够给沙龙创造更加舒适、自由和活跃的氛围,行政保障部副主任王德秋、焦倞提前来到现场,为大家准备了咖啡、水果和茶点,更提供了投影、电脑等设备保障。本期戏剧沙龙由毛尔南主持。
戏剧沙龙现场
首先,演员管理部一级演员马彦伟向参加沙龙的同事们简要地介绍了加拿大IPAY戏剧活动的概况,他说:IPAY是为推动北美儿童戏剧发展为宗旨举办的剧目展示交流会,本届演出规模盛大,有来自20多个国家17台剧目和12个片段进行展示,参加人数超过500人。接着,他用自己精心制作的PPT为大家演示具体观剧过程,从演出样式和表演形式等特点进行周到、细致地讲解,坐在一旁的创作部编剧杜薇,把其带来的观摩资料拿给大家看,并从文本和主题等方面进行补充,两人默契配合,讲述着在IPAY所看到的每一部儿童戏剧演出作品。与会人员被两人生动、真切地描述所吸引,虽未赴大洋彼岸,但,犹如亲临演出现场般过瘾。带队前去的李小刚副院长也则不时地拿出手机里的照片为大家展示他们观剧时的情景,丰富着“主讲”的内容。他们从人偶剧《旅行箱的秘密》谈到帐篷剧《波浪,光影可见》;从演出年龄的界定谈到艺术创作者的想象力;从看到的演出现象谈到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杜薇还根据《波》剧中的台词改编了一首小诗念给大家听。最后,赴美归来的孔思萌从米苏拉剧院的运营和创作特点等方面分享了学习感受。
杜薇、马彦伟、孔思萌分享观摩体会
出访人员精彩的介绍引起了大家地思考,在分享过程中,不时有人会提出“这样的演出内容与孩子相隔很远,虽说欧美的儿童剧普及性很好,但,孩子能否接受”,“演出形式如果符合孩子审美习惯,那么主题可否深刻”,“那里的儿童剧演出怎样界定观众的年龄”等诸多疑问。同时,更多是刺激到创作者对于儿童戏剧新的理解和认识,冯俐副院长说:能够看出这些作品都是艺术家在排练厅精打细磨出来的,无论哪种方式,只要是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重要的是发挥创作者的能力和能动性。李小刚副院长说:戏剧理念也许不同,我们也许需要更多地关注儿童心理的研究。国家一级演员刘晓明说:中国戏曲有很多值得戏剧人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向中国传统文化去汲取养分,更多强调和发挥演员的技能特长。国家一级舞台美术设计申奥结合自身创作说:国外的一些戏剧改变了从文本出发的传统,而从比如偶、音乐、美术、演员的技能出发、放大,形成了多样化......大家对比了国内外儿童剧做出了总结,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的大剧场儿童剧确实优于国外,但小剧场的创作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借鉴国外。非常感谢剧院给大家提供了观摩、学习的机会。
国家一级演员刘晓明分享戏剧观点
最后,尹院长赞扬了戏剧沙龙的成功举办,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并对戏剧沙龙提出了希望。他说:近些年,我们中国儿艺与国外交流较多,大家的思想也随之变得更加活跃和开放,国外戏剧的发展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如他们非常重视观剧环境,对剧场环境的营造处处渗透着创作者的思考。儿童剧不是以艺术类型来界定的一种演出样式,所以儿童戏剧艺术可以更加自由的展开创作者的想象空间,创作出符合未成年人各个年龄段审美情趣需求的艺术作品。戏剧沙龙让我们剧院除了剧场、排练厅之外,又多了一个艺术创作空间,我们要把戏剧沙龙继续办下去,让这样“头脑风暴”式的研讨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工作中去,让它开花结果,最终绽放于舞台。
创作部申奥分享戏剧心得
近四个小时的戏剧沙龙结束时,大家都意犹未尽。下一期戏剧沙龙将是创作专题讨论,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图文供稿:创作部 毛尔南
上一篇: 思想激荡触发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