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大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具体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及教育部有关推进美育工作的系列文件精神,更好地传播美育及戏剧教育的新理念、新成果,促进业界同仁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落实2016年6月1日,刘延东同志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参加中国儿艺建院六十周年系列活动所提出“社会各界应该重视校园戏剧的发展,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有机会登台演出”的指示精神,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于2017年4月10日至22日举办“2017年青少年戏剧教育成果展演”。在这13天的展演中,来自五所学校186名小演员的精彩表演,绽放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舞台。
本着相互交流,分享理念为目的。4月21日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青少年戏剧教育研讨会,在灯市口小学四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此次参演的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小学、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小学以及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等学校领导悉数参加。
2014年7月,中国儿艺牵手灯市口小学,将戏剧之花深扎在校园之中。三年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的专业优势与资源优势,从师资、课程和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对口帮扶,全面参与到学校的艺术教育中来。与此同时,结合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的优势,中国儿艺将戏剧教育由点及面推广。资源带四校区,每个校区都有主要演员,促进了戏剧教育在各校区的均衡发展。
以下为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校长滕亚杰的发言整理,供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网站的读者阅读分享。
一、学校概况
灯市口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随着深综改,2014年成立了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现一带四址,以“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为办学理念,从艺术、体育、科技多方面着手,开设丰富的课程及活动。“艺术绽放人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开设20余门艺术课程的同时,打造金帆合唱团、小小马兰剧社、舞蹈团、京剧社、育星相声社等一系列艺术团体,促学生全面、自主、个性发展。
戏剧是艺术教育中重点打造的项目。灯市口小学前身是“私立育英学校”,设有话剧团,曾排练曹禹的名著《雷雨》并在东四社交堂公演。如今,学校把戏剧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切入点,2014年7月参与“高参小”项目,与中国儿艺牵手,学校戏剧教育氛围愈加浓厚,成果愈加显著。
二、戏剧教育的实践与认识
(一)学校戏剧教育的实践
1.全面打造戏剧课程,促戏剧教育扎根课堂
我们携手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在戏剧课程建设上做文章,大力开发戏剧课程。从2014年9月的新一年级起,逐步开设基础表演、形体舞蹈等必修课,现在一、二、三年级共920余名学生全部接受此类学习;为中高年级喜欢戏剧的学生开设戏剧选修课,如剧本赏析、戏剧表演、英语戏剧等;成立“小小马兰”剧社,全面进行戏剧的培训及活动。以上三个层面的课程已授课共计4714节·次。同时,学校老师还自编了戏剧校本教材,包含发音、情绪训练、小剧本表演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方向性的训练。
我们把课程、课堂作为学生戏剧学习的敲门砖,为学生打开了戏剧艺术的大门,丰富学生的戏剧知识,激发学生对戏剧的热爱,让戏剧教育深入人心。
2.依托校园戏剧节,全面普及戏剧教育
为了普及戏剧教育,我们定期开展戏剧节,倡导“班班有剧社、人人都参与”。全校学生全员参与,台上有小演员,台下的同学们纷纷化身为班级剧组中的小小剧作家、导演、策划、剧务、海报设计师、戏剧节logo设计师等等,这样的平台扩大了戏剧教育的覆盖面,发挥了它的普及作用。
3.学演精品剧目,营造戏剧文化氛围
我们在戏剧教育上在不断地尝试、创新,带领孩子们一步一步地通往戏剧的殿堂。2015年、2016年,资源带排演的少儿版大型童话音乐剧《马兰花》两次登上了中国儿艺的舞台,每次公演三场,今年参加首届青少年戏剧节是孩子们第三年登上中国儿艺的舞台。
随着戏剧教育特色的开展,我们开始尝试不同类型的戏剧表演形式。孩子们参与了全英文音乐剧《公主与豌豆》在国内和美国的公演;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合作的小学生版话剧《茶馆》,在北京人艺菊隐剧场上演;演绎的原创歌舞剧《电话旁的等待》、《爱的烦恼》斩获北京市学生艺术节金奖和银奖。
现在,我们的戏剧就是“小学生演给小学生看,小学生教育小学生”的过程,带动了更多孩子从中学会做人与做事,形成了爱戏剧、爱艺术、爱生活的浓厚文化氛围。
(二)对戏剧教育的认识
1、它是儿童认识世界和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
在演出时,孩子将自己的认知自然地呈现与表达,使儿童的天性和纯真得到释放,体现了人类的真、善、美。同时,戏剧本身也表述着不同的内涵,孩子在理解戏剧情节,演绎戏剧故事的过程中,向外,他们获得了关于世界的知识;向内,感受到了对生命存在价值肯定的满足,有了美感。
2、它是立德树人的有效渠道
在演绎不同剧目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其中,学生演戏的过程也是核心价值的渗透,他们在体验中学会做人做事,不断成长。例如,一年级有位小同学,曾在《马兰花》中扮演和合二仙之一,整台戏戴着大头娃娃的头套,不能露脸,他的爷爷心疼他,说:“你别太认真了,其实你就是个跑龙套的。他却说:“我很重要,这个角色只有我一个,没有B角,没有我,这台剧就演不了了”!那种油然而生的责任感,这不正是戏剧教育给予孩子们的吗?我认为,学生参演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3、它是美育的一种新模式
将戏剧引入课堂,带领孩子们到剧场去演出,开辟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戏剧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社会和自身。这样看来,我们戏剧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生活的艺术家,是要使学生有健康的审美观,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力。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说过,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生活成功的人,必须是一个不同程度上的“艺术家”。
三、戏剧教育与美育
戏剧这种教育模式是美育的一种有效途径,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更加关注学校美育视角的转向问题。
1、从技能传授转向天性释放
戏剧教育帮助孩子修心养性、陶冶情操、协调性情,为他们的生命找到了诗意,而非单纯培养表演技能或是道德说教。
2、从着眼于课程设置转向为美育机制建设
目前,学校设置艺术中心,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及评价方式,注重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戏剧还与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联动,打造良好的整体环境,以确保美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从校内走向了社会,从国内走向了国际
现在,学校的戏剧已不再只局限于校内的课程学习和表演了。走出校门,学生们登上了越来越多的高层次的舞台,有的同学已到国外演出。同时,排演剧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关注社会实际,表演也融合歌舞等形式,越来越国际化。
4、从特殊活动转向常态化
和以往把戏剧活动当做“兴师动众”的特殊化活动相比,如今,戏剧已经成了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润滑剂。我们要让戏剧与学生的生活结合,使戏剧活动向常态化发展,使孩子的生活向审美化发展。孩子们就像是一波接一波的小小马兰花,他们结成一对对“小师徒”,将戏剧传承下去,将马兰花的精神传承下去。这种“小手拉大手”的文化传承,也已成为学校生活的常态。
小结:
我们的美育工作已经“打开”了校园的大门,学校工作吸引了家长和资源单位,整合了社会优质美育资源进校园;“打通”了课程,打通了过去严格区分的艺术学科课程,形成了以剧本为主题的课程群,打通了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学校美育渠道更加畅通;三是“打动”了情感,学生的情感世界更丰富,心灵世界更具活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思考“学生在学校如何审美化生存与发展,找寻孩子心灵自由的途径”这个课题,将是我们的追求。
正是在这种追求中,我们发现了教育对于每个学生的哲学意义,因此,确立灯小美育教育的使命——使学生“审美化的生活,诗意化的栖居”!
上一篇: 在艺术中融入,在阳光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