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北京晨报:第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闭幕,提出困境和问题

来源:CNTC    更新时间:2012-08-28    查看次数:

   

 

    上周末26日晚,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微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在北京怀柔剧场举行闭幕式,本届戏剧节从7月13日开幕,在43天的时间里,集中展示36台优秀剧目,演出184场,共有12万人次观众走进剧场,其中来自阿根廷《滑稽的木偶》,捷克非常独特的黑光剧形式以及台湾如果儿童剧团带来非常感人的流浪狗的故事,和中国儿艺《西游记》、《身体·变变变》、《皮皮·长袜子》等都给孩子们和家长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周予援院长还在戏剧节期间主持了一系列学术交流研讨会、专家讲座、公益演出、儿童戏剧夏令营、儿童戏剧工作坊等13项丰富多彩的儿童戏剧交流活动,为中外儿童戏剧团体和戏剧工作者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并首次和全国22家儿童剧团43位负责人和戏剧专家联合发出倡议书,全国儿童剧院团长和专家参加的研讨会上,创作者也开诚布公地提出了当前儿童剧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希望在实践中通过交流能找到答案。

  演员困惑:

  一级演员演不过人偶?

  来自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冷佳华的发言非常有代表性,她说:“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儿童剧,突然发现好像已经走到一个框框里,有一件很讽刺的事情就是,曾有一个看起来很业余的儿童剧团带来的人偶剧租我们的剧场演出,爆满,还要加演,我于是就去看看,发现就是一些演员戴着偶型跟着音乐蹦蹦跳跳,然后跟孩子的互动就是让孩子们上台做游戏,舞台上什么舞美都没有,基本就是‘裸台’,而我们的演出,都是一级演员,有那么好的台词和丰富的肢体表现,我当时就很困惑,甚至想哭!我不知道是该为了市场去妥协,还是该怎么走?但如果我们正规的儿童剧团都不做那些艺术性强一些的剧目,那么谁还会来做呢?”

  领导困惑:

  如何平衡艺术与市场?

  广东省话剧院副院长朱景芳说,“我们广东省话剧院1984年成立了儿童剧院,我是2007年进入儿童剧团的,当时各方面都已经陷入了困境,转体改制之后,面临着如何生存与繁荣的新问题,我们当然不能怀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方向,但文化领域的改革绝对不应该是甩包袱,改革不好,社会效益也会大打折扣。国家希望戏剧家们保有艺术良心,而艺术家们也要挺得起腰杆,我们今天提出的倡议书也是我们儿童戏剧工作者的情操和境界。”

  西安儿艺业务科长宣亦斌说:“我主要想说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我们从业人员,尤其是编剧、导演需要观念的转变。比如说爱、孝顺等等,我个人觉得特别重要,这和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冲突,我举两个电影,《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我认为前者不如后者,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报道,前者拿到国外去,人家坚决不接受,你们教导孩子就是恨,父辈的打打杀杀灌输给孩子,而且最后以孩子杀了敌人为高潮,这是不对的,我觉得这就是主流的价值观,反过来说《小兵张嘎》没有,他更多表现孩子如何在抗日背景的环境下成长的过程,非常有童趣地写出来。现在的创作者要写出适合这个时代主流价值观的作品。”

  编剧困惑:

  拿奖和市场总是矛盾?

  中国儿艺《西游记》的编剧陈传敏有着丰富业务实战经验,但他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两大困惑:“搞了30多年编剧,越来越困惑,现在儿童剧的创作我认为有两大矛盾,第一就是拿奖和市场的矛盾,获奖作品都要求是现实主义,这一个现实主义的题材,基本就把儿童剧编剧限制死了。我们征集剧本花了那么长时间,从280个剧本中终于征集了一个好本子《特殊作业》,写的就是四个家庭,孩子给父母洗脚引发的一系列故事,这个戏很感人,但票房贴出去,观众买票的就是不多。这样优秀的剧目靠卖票是不行的。但那些艺术性和市场都好的作品,因为不是现实主义作品,就卡在一等奖以外了。第二个突出矛盾就是儿童剧界整体保守与外界日新月异变化的矛盾,现在儿童剧创作和30年前变化不大,比如《海的女儿》、《白雪公主》,故事还是这些,但讲述故事的方式是否应该变化一下,是不是要有一点现代感?这值得我们创作者思考。”

  专家解读

  专家: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孩子觉得大人是弱智

  今天的孩子为什么难教?因为最近的二十年里,我们的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文化素养也有提高,但很多人都发现,今天教育孩子很难,什么原因呢?首先是信息化的时代动摇了成年人的权力地位。就是说过去做父母、做老师的,在孩子面前很有权威性,甚至敢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今天很少有做父母的说这句话,今天的世界倒过来了,今天的孩子跟父母说,你懂什么呢,70%左右的中小学生认为,他们在网络上比父母懂得多,15%的人认为他们比老师懂得多。各位一定能感受到,家里有的孩子都说,玩电脑方面你不一定玩过他,手机是你的,但是孩子玩儿得比你精明。这个现象已经出现了至少15年,这个变化在中国历史上或者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孩子突然变得比大人复杂了,知道的事情普遍多一些,掌握的技能比大人强,很多青年人没有专门学计算机专业,但是你碰到电脑的问题就找他,他什么都会。我曾经调查,结果是很意外,很多孩子认为今天的读物叫做弱智,你觉得你特别懂儿童,但儿童觉得你特别弱智,你实际上很难捕捉到他的想法,他的状况。所以,今天的父母比任何时候的父母都需要学习,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这个方面,我觉得是非常突出的问题。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但是发现孩子拿到名校录取通知书你的快乐感就少了,我曾经调查北京最有名的大学,一年级心理课堂,有35个人想自杀,你说考上最有名的,谁学习不好,是什么问题?是心理问题,是人格问题。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心理博士,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做一个研究,叫做糖果实验,他问小朋友,说你们喜欢吃巧克力吗?说喜欢吃,那我们就吃,每个人面前放两盘巧克力,一盘少,一盘多,谁想吃多的这盘要等到15分钟之后可以吃,谁要等不及马上就吃,吃少的这盘,吃之前摇铃,实验开始,没过几分钟中国的孩子等不及了,就摇铃,然后吃了。结果80%中国孩子选择先吃,但是66%澳大利亚的孩子都等到15分钟以后吃,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呢?就是看一个孩子能不能为了自己更大的利益而克制自己的欲望再吃的孩子,长大之后独立性、责任感都更强,更有作为。这个研究很重要,一个孩子如果不能够等待不能克制,他就可能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任性的孩子是很难得到幸福的,这就是“延迟满足”。可我们中国的家庭谁还让孩子等待,谁让他们延迟满足,我们早就都给了。

  晨报记者 和璐璐

订票热线:4001016161      联系方式:cntc@cntc.org.cn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15-2022      技术支持:北京精正方胜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