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排演的家庭音乐剧《皮皮·长袜子》剧照
有时候我们也会动摇,内心很挣扎,我们太艰苦了。但是在我们后面有一批老艺术家用生命、青春、激情铸就了一座城墙,这激励我们勇敢地往前走,所以无论多么艰难,我们也不退却。
■本报记者 张树伟
日前,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在北京怀柔剧场举行闭幕式。本届戏剧节从7月13日开幕,历时43天,集中展示了36台优秀剧目,演出184场,共有12万人次观众走进剧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周予援院长在戏剧节期间主持了一系列学术交流研讨会、儿童戏剧工作坊等13项丰富多彩的儿童戏剧交流活动,为中外儿童戏剧团体和戏剧工作者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在研讨会上,创作者也开诚布公地提出了当前儿童剧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他们用对孩子的爱矢志不渝地坚守阵地,在夹缝中探索儿童剧的生存空间。
儿童剧剧本的数量和质量之困
冷佳华(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
现在的儿童院团可能都会遇到创作上的压力,因为剧场基本上每个月都要换一个剧目,不换就无法支撑。剧本全部原创是不现实的,现在基本上都是名著改编,比如安徒生、格林、普希金的童话故事。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比如白雪公主的剧本有100种,只是样式有一点变化,内容不可能怎么变。如果永远都是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灰姑娘等故事的话,那就会限制了我们的创作,也不会真正推动儿童剧的繁荣。
佟春光(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
儿童剧的创作的确是各个院团存在的瓶颈。因为受市场的制约,我们创作的很多童话剧都融合了本土文化,近年来活跃在儿童剧舞台上的很多表演团体都是针对这方面进行创作和展演的。剧本是一剧之本,如果把剧目比喻成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剧本就是参天大树的根,没有好的剧本,就不可能有优质的创作。剧本创作是我们现在各个院团存在的大问题,我们每一次参加调演、展演,还是苦于没有好的剧本。
近年来,儿童剧院之间的合作还是在逐渐增加的。从2006年到2007年,我们曾经和青岛话剧院合作多台剧目,那一阶段我们在创作上处于低谷,当时青岛话剧团拿出很多剧目让我们挑,我们非常感动。我们也想把交流这方面开拓一下,包括到山东演出,还要形成一个模式。要把儿童剧院团联合起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车尔宁(成都少儿艺术剧团团长)
我也觉得院团之间的交流很重要。实际上包括民营的全国约有三四十个儿童剧团,数量不多,如果想让更多的孩子看戏,交流很重要。我们购买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剧本《小吉普·变变变》,现在正在排练,也作了一点宣传,目前已经预订40多场。我们一个院团的好戏,如果只在当地演,受众有限,但如果能放到其他地方演,不仅成本降低,还能保证剧目不重样,肯定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我觉得剧目的交流是很好的事。
儿童剧要有儿童视角和时代语言
孙云晓(《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
要尊重儿童的未成熟状态,要尊重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语言。儿童戏剧不能没有儿童的思维,成年人经常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孩子的思维是不对的,这涉及到儿童的发展权。要尊重儿童发育的特点,发现孩子的潜能,尊重它的特点。在少年的时候,孩子会发展兴趣、发展爱好。
陈传敏(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资深编剧)
目前在儿童剧界存在较为明显的两个矛盾。一是获奖需求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我们的上级领导及整个舆论,需要我们搞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一些非常深刻的、能够揭示当今社会重大问题题材的作品,但是我们心里很清楚,这些作品没有市场。比如,这次我们一共收到280多个剧本,其中获得全国儿童剧调演一等奖的剧本是很优秀的,但这个剧目如果完全走票房卖票的话,是非常难的。二是儿童剧界整体保守与外面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的矛盾。作为儿童剧的工作者,我们的思考影响着孩子,为了让孩子们高兴,我们应该直面还存在的一些保守问题。什么是整体保守呢?比如在1982年儿童剧调演时,我接触到的那些剧目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在那之前看得非常少。而30年后,我们儿童剧的作品变化不是特别大,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相比远远不够。比如,现在还在上演着30年前就演过的《海的女儿》、《白雪公主》。故事本身不是不好,重点是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表演,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孩子和玩弹球时代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宣亦斌(西安儿童艺术剧院编剧)
提高作品的思想品质,首先就是要提高人的思想品质,就是提高我们从业人员,尤其是编剧、导演特别是主管业务的领导的思想品质。现在的儿童剧,很喜欢互动,多少年前就已经在互动。作为编剧,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幼稚的,难道除了这个就没有别的了吗?针对学龄前的孩子,当然这也可以保留,但是怎么在剧本上多下点功夫,而不要在形式上总是走老路子。在创作上、在表现形式上,一定要跟现在的社会结合,真正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做。
用使命感抗衡市场压力
冷佳华
我感觉我的肩上有一种沉甸甸的使命,即使我们的力量微弱,我们也要去做。也许做了之后能产生一点推动力,还有出路。但如果我们不做,那么就真只有死路一条了。孩子可能会对某个剧目不屑一顾,可能说它太幼稚,甚至有可能说它弱智。为什么孩子会这样评论一个剧目?是因为作品没有进入孩子内心,没有引起孩子的共鸣,孩子不喜欢这样的作品。而且,我们往往觉得好像只要把幼儿园的孩子带上去互动,孩子就会喜欢,其实现在的电脑网络就能满足一个4岁的孩子。所以,我觉得要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到孩子心里去了。面对市场的压力,创作思路受禁锢、手脚被捆住是我们最大的难题。
车尔宁
剧目要想吸引现在的小孩,就一定要适合当代儿童的审美。这几年儿童剧的进步不大,里面的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思考。我觉得剧目的品质要从几个方面讲:一个是思想,一个是艺术,一个是演出。我们在好多演出中,只注重前两个而忽视了演出品质,演出品质非常重要,儿童剧现在需要口碑。在很多城市,包括在成都会看到很多品质并不出色的儿童剧进入市场却特别火,我们要和他们抗衡就要拿出真正好的东西,相信我们会胜利。
儿童剧在演出时也要强调服务意识,在思想品质、艺术品质提高的同时,服务意识的提高也非常重要。成都儿艺除了在剧场,还会去校园演出。我们在成都每年有400场演出,而且监测体制比较完善,每演一场,学校都要签字、测评。所以我们在争取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要把自己的测评机制告诉别人,如果坚持得好,会有好的效果。
吴燕琳(浙江儿童艺术剧团著名演员)
有时候我们也会动摇,内心很挣扎,我们太艰苦了。但是在我们后面有一批老艺术家用生命、青春、激情铸就了一座城墙,这激励我们勇敢地往前走,所以无论多么艰难,我们也不退却。我们要知道孩子的需要,而且现在的孩子和以前是截然不同的,再去演白雪公主需要思考。我们舞台表现形式的变化也很小,需要多开拓不同的形式。我们有一个雏鹰计划,浙江从事儿童戏剧的演员到全省各地演出都有补贴,当然这个补贴非常少,但是我们想,再少我们也要坚持。任何时候,争奖也好,走市场也好,品质绝对不能丢。我觉得送戏到学校我们要有底线,不可以随随便便,进了学校你这个艺术样式也要是最优秀、最专业、最棒的,让我们的孩子得益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