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立元
4月21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青年演员唐妍主演的儿童剧《皮皮·长袜子》,作为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绍兴片区)参评剧目在浙江绍兴百花剧场上演,这距离中国儿艺上一代艺术家闪增宏、刘晓明、王羊等获得梅花奖已有些年头。中国儿艺新一代儿童剧演员接力冲刺梅花奖,展示出儿童剧人才培养已有收获。
近年来,儿童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业外机构纷纷涌入。如深圳市聚橙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的小橙堡儿童艺术剧团、安徽省话剧院开辟的儿童剧周末剧场等。业外机构的进入,也引发儿童剧从业人员的增加。据记者了解,儿童剧演出机构的表演人员大多来自各大艺术院校的影视或戏剧表演专业,很少有定向培养的儿童剧专业人才,且大多数儿童剧演出机构目前没有人才培养规划。
作为国家级院团,中国儿艺对儿童剧人才的培养却是持之以恒的。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76级中国儿艺中专班培养出了儿艺舞台上的一代表演艺术家,他们有些人现在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如刘晓明、薛白。如今,中国儿艺全年演出场次最多的演员大多来自中戏表演系2000级中国儿艺本科班,唐妍就是其中之一。回忆起在校学习的时光,唐妍说:“相比其他班,我们要加声乐课和形体课,所以4年的学习非常紧张。”表演系学生大四可以在外接戏,但儿艺代培班却还在进行紧张的学习。
在别人的眼里,唐妍是富有天赋的演员,如果演影视作品也许早就火了,但她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更喜欢舞台剧尤其是儿童剧。“这个舞台真实,能磨炼演技,我觉得小孩是最真实的观众,他们的反馈是最直接的。如果你表演得不好,他们立刻会有反应,甚至哭闹、离场。”唐妍说。
中国儿艺60多个演员每年演出600多场,去年演出最多的一位演员演出180场。虽然演出强度高、收入少、成名机会少,但唐妍和她的同学们仍然坚守在儿童剧的舞台上,吸引他们的是小观众对他们的喜爱以及中国儿艺对待艺术一脉相承的态度。
“2006年,在中国儿艺建院50周年时,老院长方掬芬表演了一小段《报童》。一进入表演状态,她瞬间变成了一个小报童,直到现在我还印象深刻。”唐妍说。在中国儿艺,确实有这样一批艺术家在影响着年轻一代。2014年,中国儿艺排演儿童剧《三个和尚》,每天从上午10点排练到晚上12点,一直连续17天,有的年轻人晚上回到家倒在沙发上就睡着了,但50多岁的刘晓明老师排练起来一丝不苟,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让年轻演员非常敬佩。
除了注重对演员的培养,中国儿艺还保留着创研室,拥有编剧、导演、舞台设计、作曲、服装设计等儿童剧创排的各方面人才19位。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认为,形成一个剧院的集体审美意识,对于创作出经典作品非常重要。近两年,中国儿艺为青年演员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凡是有创作力量和创作欲望的演员可以参与剧目的编创工作,例如,儿童剧《成语魔方》的导演就是中国儿艺的4位青年演员。
再过不久,中国儿艺委托中央戏剧学院代培的又一批新生力量即将毕业,儿艺的人才库里又将充实新鲜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