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国艺术报:“跳出那个惯常的自身”

来源:CNTC    更新时间:2015-08-17    查看次数:


    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父母的点拨,孩子们可能就会明白,因为万物都有生命,都有感情,所以不可以去伤害他们,这就培养了孩子悲天悯人、万物合一的观念。当孩子有了这种观念后,可能就会从心底生发出一种尊重和敬畏。

  上图:魔幻写实儿童剧《云豹森林》剧照 下图:台北如果儿童剧团戏剧教育工作坊“身体橡皮筋” 中国儿艺提供

  “怎么知道有食物?你要先看到有花,你看到有花,就会看到有蜜蜂飞过,当你知道蜜蜂飞过,熊就会去吃蜂蜜,然后我们就会去抓熊。在森林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息息相关的,于是我们也会很珍惜,看到任何一个物种,都不会随意伤害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东西都牵着自己的生命! ”为了创作一部儿童剧,台北如果儿童剧团主创人员曾采访了台湾原住民,而这段原住民对自己和自然生命感知的真实描述,让台北如果儿童剧团创作暨教学总监徐琬莹记忆深刻。8月15日和16日,这部曾获得台新艺术奖提名,并被剧场名家金士杰誉为台北如果儿童剧团代表作的魔幻写实儿童剧《云豹森林》在中国儿童剧场上演。这是台北如果儿童剧团自首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开始,继《隐形猫熊在哪里?!》 《狗狗Lucky历险记》《你不知道的白雪公主》 《猪探长秘密档案之统统不许动》连续参演的第五部作品。此次,他们要从原住民入手,走进历史深处,去探索生命与自然的内在关联。

  与孩子一起分享爱与尊重

  《云豹森林》脱胎自台湾原住民传说,并融合了现代寓言,用想象力带孩子穿越时空,跟着故事的主角——一个整天打电玩、玩手机,不愿意听爷爷讲无聊古老故事的现代都市小朋友,走进了爷爷口中的一个古老传说,回到了古老山林中。在那里,这个小猎人“奇里乖”,本来胆小又害怕,不敢打猎、不敢爬山。后来为了保护族人,他经历了许多危险与磨难,有黑熊、老鹰的陪伴,有神秘云豹的出现,奇里乖最终变得勇敢而强大。

  台北如果儿童剧团团长、《云豹森林》的编导赵自强介绍,云豹是台湾的一种原生动物,在20年前它就消失了,并被正式断定已经在台湾绝迹,但人们似乎总是好像在哪里能看到它,在哪里能听到它。这个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却已不存在的物种,以及当下习惯对自然漠视、与祖先长辈疏离的孩子,在12年前触动了他的创作。“现在孩子的物质生活太好了,对自然都不太关心,觉得水龙头凸出在墙壁上,一拧打开就会有水;妈妈没钱了,到银行里刷卡就有了。他们已经忘记了其实人和这个社会是要合而为一的,所以我们就编写了这个戏。 ”赵自强如是表达创作的初衷。

  “围个圈圈,围成一个圈,青山绿水白云蓝天,让我围成一个圈……”贯穿该剧的一首动人歌曲不断在重复和强调一句话:“围成一个圈”。正如原住民口中让徐琬莹印象深刻的那个寻找食物而发现生物链的事实,“围成一个圈”成了该剧中“食物链”“生物圈”以及族人、家人、兄弟姐妹、亲人朋友心手相连的一个多意所指,也是寄托创作者生态关怀和人文情怀,巧妙传达“人类是自然生态圈一部分”的一个深刻意象。而这一切,都是孩子们从剧中可以深切感受体会到的。

  赵自强介绍,剧中其实深藏着物与人两条线索。通过主人公穿越到很久以前,与他的前辈,与他的祖先一起去感受大自然,孩子会感觉到,原来我们跟大自然应该是平等的,懂得爱这个世界,懂得真正的爱来自尊敬,来自学习,来自大家围成一个圈。因此这部剧不止是在讲一个神话或者童话故事,其实也是在与现在的孩子一起分享爱与尊重,分享对大自然不同物种的爱,分享尊重前辈与智慧。这是一个很大很深层的话题,但演起来却轻松好玩。

  “你看你看,孩子,山的棱线慢慢把太阳吃掉了,黑夜就要来了。 ”这句诗一样的语言,是赵自强访问台湾老猎人时,得知老猎人的奶奶曾说过的话。“一个没上过学、不识字的老太太,竟能这样形容对大自然的感知。其实人不一定要有很多知识,也一样会爱这个大自然,就像孩子的纯真。 ”

  故事结束时才是成长的开始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有关环保题材的创作越来越多,如果剧团又如何突出重围,与孩子们进行心灵对话?“全世界跟孩子相关的艺术形式都在讲环保,但这其中无非是在讲地球完蛋了,讲二氧化碳、臭氧层等等都完蛋了,讲来讲去似乎也没办法解决。而在我看来,关键是态度,也许态度改变了,就容易找到答案。剧中我们从来没有对孩子讲过‘环保很重要’‘我们不要乱丢垃圾’这样的话,因为孩子是来看戏的,不是来上课的。 ”赵自强说。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主张,人们许多复杂的行为都来自于长期学习他人行为模式的结果,比如问题解决与因应策略等,是一种社会情境中的模仿学习。而在赵自强看来,故事的言传身教是潜移默化的。比如在本剧中,当孩子看到一个真正的老猎人打到猎物时,不是去毁掉猎物,而是跟猎物讲话,会觉得很奇怪,也会明白原来好的猎人在猎场范围内,都要维护一种生命秩序,从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也让小朋友感觉到,原来一切那么不容易。孩子肚子饿了,老人可能随手拈来一种草吃,一瓢山泉水喝,透过很简单的故事让孩子意识到,原来人可以在淳朴的自然中快乐地生活。这样的剧是让孩子学会反思,是看完戏后可以跟家长讨论。“儿童剧的关键是当故事结束的时候,才是孩子们成长的开始。这很重要。 ”

  赵自强表示,最怕的是爸爸妈妈买张票,把孩子丢进剧场后就不管了,或者爸爸买张票带孩子进去看戏,自己在旁边呼呼大睡,出来后,讲什么都不知道。“比如这部戏,故事结束时,孩子可能会问爸爸:为什么以前没有水、没有电、没有金钱,人还是能很好地生活?为什么用芦苇也可以救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父母的点拨,他们可能就会明白,因为万物都有生命,都有感情,所以不可以去伤害他们,这就培养了孩子悲天悯人、万物合一的观念。当孩子有了这种观念后,可能就会从心底生发出一种尊重和敬畏。懂得尊重和敬畏,环保才真正在人的心中。 ”

  “艺术作品就像一面镜子,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看出什么样的内容。好的艺术作品就是这样,艺术和商业的分野很简单,商业作品是任何人看都是一个结果,艺术作品是不同人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孩子看后会回去要跟爷爷抱一抱,对爸爸说要带宠物出去走走,对妈妈说我们养的花要好好浇水,这就是一个好的艺术作品。 ”赵自强说。

  用身体的节奏感受大自然呼吸

  抬起手、动起脚、端起肩、弯下腰,双腿半蹲,双臂拉伸,大家一起组成一台大机器……“刚刚大家在一起,让这个大机器转起来了,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徐琬莹高声问孩子,“感觉我们都要用力”“要团结”“要合作”“要齐心协力”孩子们此起彼伏地高喊……

  这是《云豹森林》上演前,如果剧团照例为孩子带来的“身体橡皮筋”儿童戏剧教育工作坊,让孩子认识并控制自己的身体,为《云豹森林》预热。徐琬莹介绍,工作坊最重要的主题是让孩子了解身体与节奏之间的关系,而剧中原住民的舞蹈和他们的身体动作非常有节奏,他们希望孩子先学会感受自己的身体,再去感受别人。工作坊中,孩子们从最初的茫然,到一点点从手到脚,直至全身,找到节奏律动,最后大家一起围成一个圈,共同用身体组成一台快乐运转的“大机器”。

  “在与小朋友的合作中,孩子们会发现原来节奏来自于他们自己,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节奏。节奏不是节拍,而是一种律动,每个人的律动不一样,有自己的速度快慢,同大自然的生长一样。从最简单的手的节奏、脚的节奏、拔河的节奏,一个一个从身体开始动,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会怎么动,也会去体验别人和我做同样的动作时,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人快,有些人慢。从对节奏的认识,开始认识我们的身体,认识我们和别人的呼吸,看这部剧时就会感觉到大自然的呼吸。 ”徐琬莹说。

  从首届练“熊猫舞”,第二届“声音大进击”,第三届“挑战专注力”,第四届“小侦探大眼睛”,戏剧工作坊已经成为如果儿童剧团的品牌儿童戏剧教育活动,也成为每次推出新剧的“暖场杀手锏”。徐琬莹告诉记者,给儿童做戏剧工作坊,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教他们演戏,而是让他们开发自己。就像此次教孩子认识自己,也就是对身体的认识,可能孩子这一刻会真正仔细地去认识和体会自己的头、肩膀、肚子、腰、屁股,“因为大部分人小的时候还会用这些部位,长大以后却几乎只用手和脚,忘了全身。 ”

  徐琬莹表示,很多爸爸妈妈可能会发现,有些小朋友动作很慢,出门要花十分钟穿鞋,那是因为小朋友没有发现人的生活也可以像身体一样有节奏,而且这个节奏是可以控制的。通过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不仅可以发现自己身体的节奏,也可以观察到别人,这个节奏可以跟别人身体的节奏发生什么关系,可以持续身体的耐力,可以创造出一个节奏,然后再借由这个节奏去创造。

  正是通过这样的活动,或许孩子会第一次尝试跳出那个惯常的自身,去反观自己,去感受他人,感受之前也许从未意识到的周遭的一切——自然、生命、世界,就像《云豹森林》带他们去听、去看、去感觉原初的人类世界……

——台北如果儿童剧团魔幻写实儿童剧《云豹森林》创作谈

订票热线:4001016161      联系方式:cntc@cntc.org.cn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15-2022      技术支持:北京精正方胜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