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新华国际:中国舞台剧《西游记》第二部登陆泰国

来源:CNTC    更新时间:2015-11-02    查看次数: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 “师父,您在呼唤俺老孙的名字吗? ”“不,那只是风声……你走!”当舞台上,因三打白骨精而遭唐三藏写下贬书、断绝师徒情分的孙悟空久久不忍离去;舞台下,有小观众眼中噙满了泪水……这样的真情一幕,发生在10月31日,舞台剧《西游记》在泰国曼谷King Power剧场的演出中。

  当天,由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主办、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神话舞台连续剧《西游记》第二部在泰上演,哲思和童趣、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倾情演绎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的心。

“《西游记》在泰国家喻户晓,在1806年就首次被翻译成泰文”,泰国前副总理切塔在演出前的致辞,道出了这部中国古典名著与泰国文化之间的绵长渊源。在泰国宗教和神话传说中,神猴“哈努曼”是力量和智慧的象征,甚至有些研究者认为,中国《西游记》故事缘起于哈努曼传说。无论如何,一部《西游记》折射了中泰两国古典文化之间的水乳交融。

  据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与其他国家简单地将“孙悟空”直译为“猴王”不同,在泰语里“孙悟空”早已成为一个专用名词。在泰国很多书店里,摆放着精装版、漫画版等等样式的《西游记》泰文版本。

    如果说对美猴王的故事耳熟能详为泰国观众欣赏舞台剧《西游记》奠定了基础,那么,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精心打造的凝练名著精髓、以神话形式讲述“人”的故事,更是唤起了观众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

    “为了培养和提升儿童对名著的关注度和欣赏力,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独创了神话舞台连续剧——《西游记》。2007年《西游记》第一部演出,到2010年完成了三部曲,这一忠实于名著文化又令儿童们喜闻乐见的剧目在中国广受好评。”10月30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李小刚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将《西游记》剧目创作的历程及其与泰国的交流盛况娓娓道来。

    李小刚介绍说,去年,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为《西游记》第一部提供了舞台,也使得该剧首次走出国门在海外亮相。新颖的舞台剧表现形式让泰国观众重温经典又有新的斩获。第一部的初获成功令中泰双方都希望能够“再次相约”。在曼谷文化中心牵线搭桥下,今年10月《西游记》第二部再次隆重登陆曼谷。King Power的ARSKA剧院大舞台给该剧提供了充分的舞美景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派出了近50人的精兵强将赴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气势恢宏、场面绚丽的艺术精品演出。

    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到,《西游记》三部曲主创阵容强大,集合了资深编剧陈传敏、儿童剧女导演张奇虹和优秀舞美设计师等业界精英,不搞所谓戏说或新编的噱头,注重向青少年传承古典名著的文化底蕴,把民族文化的精髓推介给世界。其中,《西游记》第二部以三打白骨精、宝象国唐僧变老虎、大斗黄袍怪为主要情节,传承古典的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大量引入现代艺术的流行元素。

    31日晚上,当白骨精和一众骷髅踩着霹雳舞和踢踏舞的鼓点亮相,这场巧合地在万圣节之夜上演的一幕凸显了群魔乱舞的魔幻效果;当川剧变脸、西方说唱乐与猴哥八戒斗嘴、真假美猴王斗法的剧情巧妙融合,更是令老少观众们或紧张关注或捧腹不已。已经70岁的泰国观众坤陈饶有兴致地看着演出,他告诉新华社记者: “孙悟空的故事我们从小就从书上看到,很熟悉,今天看这个剧仍然觉得很有意思。”

    李小刚说,《西游记》第二部在神话外衣下演绎了“人性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性格迥异,且人无完人,相互间从摩擦割裂到追悔反思,千般磨难方至互谅同心,矛盾集中的剧情呈现了人性的弱点和人间的真情。

    当被变成白虎的唐僧获救,他对自己误解悟空而痛感懊悔,一曲“患难之际,方识谁是真心英雄”响起时;当师徒共同感受大师兄一片赤诚忠心、沙悟净道出一句“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造假,惟有感情是假不了的”时,强大的艺术张力,扣动着每一位观剧者的心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百转千回终至心意相通肝胆相照,正是人世间为追求至真至善而上下求索的历程写照。(记者李颖,编辑李勍,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订票热线:4001016161      联系方式:cntc@cntc.org.cn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15-2022      技术支持:北京精正方胜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