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国文化报: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艺术作品

来源:CNTC    更新时间:2016-04-26    查看次数:

中国儿艺“戏剧进校园”演出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王立元

 

    在北京,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丰富吗?家长会主动带着孩子们走近艺术吗?虽然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开始注重孩子的艺术教育,但走进剧场看儿童剧的孩子依然只是少数,而不能进剧场的理由大多是“没时间”。

    于是,2015年 10月至 2016年 4月,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发起“戏剧进校园”演出活动,让北京市东城区177中学、光明小学、广渠门中学、景山学校、史家小学、北京市第一中学等学校的 7000余名中小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欣赏高雅艺术。大规模、长时间针对一个地区进行艺术普及,也是中国儿艺让艺术走进少年儿童心中的一次全新探索。

    此次,中国儿艺把“戏剧进校园”演出活动作为高雅艺术的滋养和滴灌工程,为学生们精心挑选了两部优秀儿童剧——组合式儿童剧《特殊作业》和独角戏《木又寸》。儿童剧《特殊作业》通过5个特殊家庭面对“特殊作业”——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的不同反应,折射出现代孩子的心声和现代家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此倡导感恩,呼唤亲情。每到一处演出,师生们都被剧中感人至深的故事打动。剧中的很多剧情如同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普通却又震撼人心,让很多师生潸然泪下。广渠门中学初一八班的顾雨宣说:“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为父母做些事情,多和父母聊聊天,我们会发现更美妙的亲情。”广渠门中学初一五班的张悠则表示:“看完这部儿童剧,我体会到了父母的爱是珍贵无价的,我们要好好珍惜亲情、回报父母,不要等到父母离开我们之后再去后悔,那时已经来不及了。”

    “小银杏树,再见!”中国儿艺儿童剧独角戏《木又寸》在北京市第一中学实验部学校礼堂演出结束后,300多名学生激动地鼓掌,演员精湛的表演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文化奇 旅,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戏剧的斑斓色彩。《木又寸》是中国儿艺成立近 60 年来的第一部独角戏,也是中国儿艺第一部对观剧年龄进行划分的儿童剧。该剧由中国 儿艺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冯俐执笔,剧中两位演员唐妍、刘晓明均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饰演“银杏树”的唐妍在剧中一人分饰12个角色:她时而是一株小银杏树,时 而是一位柳树大姐,时而是健壮的青年,时而又变成嗷嗷待哺的婴儿……剧中体现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创新的艺术手法都值得称赞。

    这样一部根据观众年龄分层创作的小剧场儿童剧能为中小学生喜爱吗?“平时我看的儿童剧并不多,但是我们上音乐课、语文课的时候也会有表演,我很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喜欢表演的北京市第一中学学生徐妍妤看完演出后表示。她的同班同学梁锦鹏说:“树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爱护树木,不砍伐树木,努力保护环境。爸爸说让我好好看戏,故事里有很多道理值得我学习。”

    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艺术作品,这也是中国儿艺开展此次活动想要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4月13日,《木又寸》在北京市第一中学演出结束后,编剧冯俐、导演毛尔南和剧中两位演员与全体小观众进行了演后谈。一名学生说:“从前在公园里我也看到有孩子在树上乱刻乱画,现在看完这部儿童剧,我很心疼那些树木。以后我会把树当做好朋友,更加爱护大自然,珍惜生命。”这样直接而深刻的感受让《木又寸》剧组人员很意外。“孩子们的理解力令我震惊和感叹,但更多的是感动。特别是演出中看到孩子们抹眼泪,演出后听到孩子们的真实感受,都使我明白这个剧目真正的意义,也使我深深感受到身上肩负的责任,我们要努力带给孩子们更多的领悟。”唐妍说。而毛尔南则将这些反馈视为启发和指导,“当下社会,经济、科技等都在迅猛发展,进入孩子头脑的东西也在不断变化。作为为少年儿童服务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握他们的脉动,而走进校园,正是打开孩子心灵密钥的极佳途径。”毛尔南说。

    除了在校学生,“戏剧进校园”活动同样受到老师们的欢迎,“我觉得现在提供给中小学生的文艺作品还是太少,很多学生课余时间聊的是成年人看的电视剧、娱乐节目等。国外的孩子接触高雅艺术的机会很多,我们给孩子提供的艺术作品也应该更丰富多元,而且要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性。”史家小学教师周婷说。“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的剧目到我们学校演出。”北京市第一中学德育副主任张娜说。

订票热线:4001016161      联系方式:cntc@cntc.org.cn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15-2022      技术支持:北京精正方胜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