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21日消息(记者张庶卓)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罗马尼亚艺术家合作的人偶剧《西游记》将于1月30日(正月初三)在中国儿艺假日经典小剧场精彩首演,首轮演出8场,为大小朋友们呈现一台“熟悉又陌生”的《西游记》。人偶剧《西游记》以中国传统神话《西游记》为题材,集结了中国和罗马尼亚两国优秀的艺术家,用人与偶相结合的演绎方式,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向国际。
《西游记》罗方导演卡林·摩卡奴介绍剧目思想(中国儿艺提供)
人偶剧《西游记》取材于中国传统经典神话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追随唐僧,不畏艰险,万里长征,追求信仰的故事。为了在短时间内将故事完整地呈现在舞台上,编剧对情节进行了精心剪裁,选取的每个片段都具有深刻含义:孙悟空横空出世,大闹天宫,不料中了如来佛圈套,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唐僧取经来到五指山,救出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师徒走上漫漫西天取经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战黄袍怪,智斗红孩儿、铁扇公主、牛魔王一家,最后不但打败了他们,还向如来佛求情,让他们一家团聚。如来佛赞赏孙悟空杀心变仁心,立地成佛,为孙悟空解除了紧箍咒,唐僧也取到了真经。整个故事将取经的过程、师徒四人的关系、人物内心的转变都一一刻画,将《西游记》完整又精炼地呈现于舞台之上。
作为一部既让国内孩子喜欢,又能走向国际的作品,人偶剧《西游记》特选取“木偶”这一具有多变性和灵活性,同时流行于国际舞台的表现形式,通过人与偶的完美配合,达到用偶塑造角色形象,演员表达角色灵魂的效果。整部剧中相关大小木偶有四十余个,种类多样,有复合偶(多人操控),人偶同体,杖头偶,布袋偶,面具偶,装置偶,桌上偶等,丰富的偶型可以适应各种情境的表达。尽管人偶剧《西游记》的台词极少,但通过偶的肢体语言也能很好地传达偶意与戏剧情境,让观众理解剧情的同时又能眼前一亮。
此次创排人偶剧《西游记》,中国儿艺特邀罗马尼亚两位在“偶剧”方面很有建树的艺术家联手创作,同时集结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国内艺术家团队,共同将《西游记》以创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彰显国际风范。
人偶剧《西游记》由中罗两位导演共同执导。身为罗马尼亚坦达利卡动画剧院院长的卡林·摩卡奴是一位在木偶艺术上有独到见解和卓越成就的艺术家,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此次作为罗方导演执导《西游记》,他说:“人偶剧《西游记》,蕴含着历史文明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理念,此次创作特别运用了多元化的视觉元素和图像构成;稀奇古怪的演员服装、复杂多样的木偶类型、罕见的巨型人物、可拆卸的有趣面具;并综合精彩的舞蹈肢体动作和戏剧冲突、好听的歌曲和器乐、多媒体画面、声光效果、语言和非语言的表演于一体,所有元素相得益彰,共同呈现了一部好看易懂的人偶剧。”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表示,每一部文学经典都蕴含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西游记》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这是一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学名著,不断打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舞台剧,是我们的责任。数年前,我们以连续剧的形式将《西游记》搬上了舞台;今天,我们又以小剧场人偶剧的形式再次将它搬上舞台。这是因为作品中蕴藏的对追求信仰的执着与坚定,对惩恶扬善精神的宣扬,对勇敢无畏气概的歌颂,需要我们继续弘扬。选择体量小便于出行的小剧场演出样式,是希望这部戏能够走进中国更多的边远地区,让更多的孩子能够领略名著的魅力。同时,规模小的剧目也更适合于对外交流和国际巡演,让中国文化远播海外。
编辑: 倪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