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革新里小学金帆话剧团演出的童话剧《十二个月》剧照
北京灯市口小学演出的童话音乐剧《马兰花》剧照
“ 《马兰花》里有一个荷合二仙,因为是群众演员,戴一个大头娃娃,根本见不着脸,而且表演时间很短,所以我们没有安排B角和C角,但扮演他的小檀每次排练从不缺席,并且很认真地全程和大家一起排练,他爷爷看着心疼他便和他说,‘你就是一个跑龙套的,别这么认真,练这么长时间。 ’可他说:‘那可不行,我很重要,没有我,整台戏都演不了! ’ ”日前,在中国儿艺举办的首届青少年戏剧教育成果展新闻发布会上,北京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校长滕亚杰分享这件“趣”事后感叹,“这个孩子第一年参加公演时才一年级,他在演戏过程中就体会到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戏比天大,什么叫团队,所以我觉得戏剧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艺术,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成长! ”或许正是为了能让戏剧这种润物无声的巨大教育力量更好地作用于更多孩子,一个专门为孩子打造的戏剧平台正式登场。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有关推进美育工作的系列文件,更好地传播美育及戏剧教育的新理念、新成果,首届青少年戏剧教育成果展于4月10日至22日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举办。活动由中国儿艺、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主办,涵盖青少年戏剧教育成果展演、戏剧教育研讨会等活动,历时13天,将有200多位学生参演,近30所学校参与剧目展演和观摩,为促进校园戏剧教育打造分享与交流的平台。
一开始是懵懵懂懂,现在是痴迷热爱
此次参与剧目展演的学校均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中帮扶美育教育的合作小学。中国儿艺在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发挥国家艺术院团优势专业与资源,以建设艺术课堂为契机,坚持用艺术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启蒙心灵,多次组织剧院主创、演员深入校园,全面参与到学校的艺术教育,相继在北京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黑芝麻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革新里小学、史家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等多所小学开展艺术教育、社团建设、师资培训、戏剧辅导等,帮扶分司厅小学、革新里小学、灯市口小学、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等学校创排了《我想对你说》 《马兰花》 《十二个月》 《成语魔方》等儿童剧,加强了中小学校园戏剧建设。
“上届校园艺术节,我们共58个班,演了59个剧目,孩子全面进入创作、导演、画海报、配乐、服装搭配、 logo设计等戏剧活动,这次演出的《马兰花》也是如此,全员参与,全面普及。 ”灯市口小学能够收获这样的成果,滕亚杰坦言除了该校以“艺术成就人的终生发展”为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更关键的是得益于2014年7月参与北京市“高参小”项目以来,与中国儿艺签约,接受中国儿艺戏剧教育的帮扶与合作。中国儿艺把戏剧资源引到学校后,课堂、课程就成了学生学习戏剧的敲门砖,为学生打开了戏剧艺术的大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举行戏剧节等活动,我们的口号是: “班班有剧社、人人都参与” ,采用学科联动的方式,扩大了戏剧教育的覆盖面。
滕亚杰介绍,作为百年老校的灯市口小学,从2014年9月开始,戏剧进入课堂,逐步开设基础表演、形体舞蹈等必修课,现在低年级有近千名学生接受此类学习;为中高年级开设戏剧选修课,如剧本赏析、戏剧表演、英语戏剧等;还成立了小小马兰剧社,全面进行戏剧培训及演出。 “我们统计了一下,以上三个层面已授课共4714节/次。从2014年几乎从零开始,比如孩子排练《马兰花》的过程就是一个学做事、学做人的过程,小学生演小学生看,小学生教育小学生。另外,每个剧我们有ABC角,前两年的C角,到今年可能就是A角,这是一个梯队。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以及意志品格、艺术审美综合素质的提升。 ”滕亚杰介绍,随着戏剧教育的深入,该校学生还参与了中国儿艺全英文音乐剧《公主与豌豆》的演出,不仅登上国内舞台,还走出国门。
《马兰花》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以来的经典保留剧目,由中国儿艺马兰花艺校优秀教师王堃等帮扶灯市口小学排演的《马兰花》曾多次在中国儿童剧场演出,中国儿艺的优秀青年教师们对参演该剧的孩子们从台词、表演、声乐、舞蹈等多方面多次进行细致的排练辅导。此次灯市口小学参演的童话音乐剧《马兰花》是第三次登上中国儿艺的舞台,该剧还曾被选为中国儿艺建院60周年展演季剧目和北京市优秀校园艺术作品演出季剧目。
“我们的孩子一开始是懵懵懂懂、渴望,现在是痴迷、热爱。我们真的没想到,孩子对戏剧的热爱到了一个成人不可想象的地步。希望通过更多的活动,让戏剧梦常驻孩子心间。 ”滕亚杰说。
将戏剧引入教育,收获了“加减乘除”
作为首批参与北京市教委“高参小”项目参与单位,中国儿艺在近三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校园内外美育教育的新形式,以校园戏剧教育为载体,帮扶合作学校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项目开展过程中,中国儿艺在日常演出安排密集和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积极派遣剧院优秀青年艺术家扎根学校,为合作学校配备强大师资,加强艺术辅导老师阵容,依据各合作学校的不同需求,量身打造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中国儿艺为了丰富合作学校美育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剧场转化为美育课堂,并积极广开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创造和利用剧院对外文化交流的机会,为学校搭建艺术教育成果展示的专业平台,通过戏剧表演,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构建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美育教育新路径。
中国儿艺的《十二个月》改编自俄罗斯著名童话,也是剧院经典保留剧目, 2015年在剧院艺术家的辅导下, 《十二个月》由革新里小学金帆话剧团的学生们搬上舞台演出,在童话的世界里,学生们充分展示艺术才华和自信,同时通过课堂训练及排练、合成的过程,也体会到了诠释角色背后的艰辛和成长,该剧一经上演,获得各方好评。自2014年9月中国儿艺与革新里小学建立“高参小”合作关系,并正式增名为“中国儿艺艺术教育实验学校” ,中国儿艺帮扶革新里小学先后成立涉及制作统筹、剧本创作、剧目导演、舞台表演、服装道具、灯光舞美、背景音效等七个方面的艺术工作室,从师资、课程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全面参与到学校的艺术教育中来,让学生、家长和教师有了系统、深入学习表演、舞台相关知识的宝贵机会,依托中国儿艺艺术家及剧院资源,革新里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进入新阶段和新高度,逐步形成自身艺术教育特色和体系。
“自从2014年因高参小项目与中国儿艺结盟,我们感到很幸福,因为我们一群做教育的人,现在想要做戏剧的事,他们一群作戏剧的人,现在要想作教育的事,我们因孩子结缘,因孩子的全面加个性发展结盟在一起,走在了教育加艺术的幸福之路上。 ”北京市东城区革新里小学校长赵丹阳如是感叹,并用“加减乘除”四个字总结了将戏剧引入教育的收获。即革新里小学教育加中国儿艺的戏剧,润染孩子的品德;减去了有痕教育的弊端;从学校到社会、从课内到课外、从老师到家长、从自然到自我,乘出了一个立体式的教育多维度的发展;除去了教育的壁垒,让孩子从学校走到了社会大舞台。对此,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欣喜地表示,一部优秀的儿童剧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首届青少年戏剧教育成果展的举办,旨在打造一个展示校园戏剧成果的舞台,促进校园戏剧交流,创建普及儿童戏剧的窗口,使该活动成为活跃少年儿童文化生活的载体。
上一篇: 现代教育报:北京将上演12场经典儿童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