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艺根据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山羊不吃天堂草》7月7日作为第七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开幕大戏与观众见面。
借由儿童文学领域中的“成长文学”样式,创作者将这部剧定义为“成长戏剧”。从小说到戏剧,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转换带来了完全不同的艺术魅力。
《山羊不吃天堂草》的编剧冯俐在谈到剧本创作时,感触良多:“剧本在结构上做了符合戏剧艺术特性的调整,由小说顺叙结构改为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倒叙式回溯的情节线;另一条是将‘山羊为什么不吃天堂草’的情节,由小说的最后提到戏剧的开场,作为一种精神追索,贯穿全剧,形成具有形而上意味的叩问。” 该剧导演查明哲则更被这部戏背后的价值所打动:“‘青少年’这段时期对于整个人生而言珍贵且重要,而这部剧关注的群体,其背后表现出的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导演把这部戏的风格定位为“现实生活寓言剧”。
不同于多数话剧的实景舞台,《山羊不吃天堂草》频繁的时空跳荡对舞台变换的灵敏度有极高的要求,经导演与主创反复探讨论证,该剧大胆启用全新的多媒体舞台美术样式。通过多媒体的设置和一些巧妙的机关装置,整个舞台在导演“以少胜多”“无中生有”“变化多端”“去形留意”的总体艺术原则把握下,空灵且诗意。
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认为,这部作品有点逆“潮流”而动。尽管现实题材的作品还没有成为儿童剧消费市场的主体,青少年还没有更多地成为戏剧的主人公,但是他们需要通过戏剧来了解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从而接受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格教育。“这需要我们大家都有一点文化定力和耐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