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56年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经历并见证了国内儿童剧市场60余年的变化与发展。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看来,儿童剧的受众年龄跨度非常大,从低幼的学龄前儿童,到成长为初中、高中生的青少年,都是儿童剧服务的对象,未来,儿童剧市场会朝着用年龄段划分剧目的方向发展,这样既能给艺术家更大的创作空间,也能让儿童剧向上拓展观众群体,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更多采访视频
请扫描二维码
北京商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如何将演出转化为持续的影响力?
尹晓东:作为一个国家剧院、一个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相信好的作品不仅能收获儿童的喜爱,更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从剧院目前的发展状况也能看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推出的剧目,都是既能赢得口碑,也能赢得票房的。近几年,中国儿艺的演出场次每年在600场左右,创作的剧目每年4-5部。未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也会继续遵循一个四轮驱动的发展策略。首先是创作,创作是一个剧院安身立院之本,要拿出好的作品,严把选材关,在选材新颖的基础上创作出能够滋养儿童心灵的作品;其次是演出,这一方面是常态化的经营性演出,另一方面则是去老少边穷地区进行公益性演出,以及针对城市中一些特殊群体的演出;艺术教育同样重要,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要把艺术教育做得更加深入,让更多的儿童有较早接触艺术的机会;最后是对外文化交流,要取得更多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在这个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商报:目前国内儿童剧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了哪些问题?
尹晓东:现在的家庭逐渐开始重视孩子的艺术生活,所以在参加课外补习之外,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把孩子带进剧场来观看演出,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也反作用于整个儿童剧市场,从整个行业来看,儿童剧无论是创作的数量还是演出的场次,与其他演出类型相比都名列前茅,但由于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国内一些艺术院团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选材同质化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由外国经典读物改偏而成的儿童剧,虽然能节省排演时间和精力,剧目内容却很容易重复,比如《白雪公主》很多剧院都在排,因此,如何提高儿童剧的创作水平,如何拓宽选材途径,是儿童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北京商报:儿童剧如何进一步拓展受众群体?
尹晓东:儿童剧与其他艺术形式最大的不同是受众的年龄跨度很大,从低幼的学龄前儿童,到成长为初中、高中生的青少年,都是儿童剧服务的对象,但是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心智成熟度不一样,所以应该有面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剧目,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也有意识地将观众年龄段向上拓展,让青少年有适合他们看的剧目,今年推出的《山羊不吃天堂草》,就是适合初中生、高中生看的一部剧。事实上,学校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作用于孩子的头脑,艺术是通过作品的传递作用于孩子的心灵,若青少年在课业压力之余走进剧场,却没有适合他们观看的剧目,也是一种遗憾,因此,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儿童剧数量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北京商报:剧场经营能为儿童剧市场的成长起到哪些推动作用?
尹晓东: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地处北京繁华的商业街区,有中国儿童剧场和假日经典小剧场两个剧场,这两个剧场的运营都非常有价值,刚开始经营剧场的时候当然存在困难,因为早年间大家还没有掏钱买票看儿童剧的习惯,但是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演出时间,就能逐渐培养出观众。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两个剧场长期坚持每周有演出,得到了观众很好的反馈。与此同时,剧场也有助于开展演出的营销,让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有支撑,每当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有新的剧目上演,现有的宣传矩阵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些营销内容的受众,可以轻松快捷地获取演出地点的信息,从而走进剧场观看。
北京商报:您认为儿童剧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
尹晓东:未来儿童剧市场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出不同的作品,目前,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已经开始在剧目当中标识适合观看的年龄段,这样的标识既是对观众负责,也是对艺术负责。未来,儿童剧市场也会用年龄段划分剧目,这样能给艺术家更大的创作空间,也能在规范儿童剧市场的同时,不断向上拓展观众群体,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王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