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实地调研民族文化,深入采撷桂西风情——《叶限姑娘》剧组主创赴南宁、崇左采风总结

来源:CNTC    更新时间:2019-04-03    查看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精神,根据剧院2019年创作工作要求及2019年“深扎”工作计划,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部联合制作部共同组织新创剧目——儿童剧《叶限姑娘》剧组主创一行6人于2019年3月15日赴广西南宁、崇左等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采风工作。

《叶限》是唐代段成式所撰笔记小说《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的一则故事。一般认为,其是世界上最早的“灰姑娘”类型童话的完整记述,比法国贝洛的《灰姑娘》早出现近800年。据撰者附记,故事叙述者为邕州洞中人,主创通过查阅大量史料,明确故事发生地应为广西南宁一带。

3月15日,剧组主创到达南宁后立即前往广西民族文物苑和广西民族博物馆进行了参观。在民族文物苑中,有最具广西的特色建筑侗族鼓楼和侗族风雨桥。鼓楼是侗族村寨中最具独特风格的公共建筑;侗族风雨桥也是侗族地区最有特征的建筑之一,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


117773254666593843.png

参观侗族风雨桥


1554283073(1).jpg

参观侗族鼓楼


主创通过实地观察,在鼓楼与风雨桥上驻足感受,深入体会到了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巧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接着,剧组马不停蹄地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通过参观《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展陈列》、《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广西少数民族银饰展》、《多彩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广西少数民族织染绣精品展》等近十个展厅,感受了广西十多个少数民族的风俗、文物、服饰等等,齐备详尽、获益良多。博物馆最大的特色是种类齐全的铜鼓陈列,博物馆自身的造型也是一只铜鼓。其中,镇馆之宝——世界最大的铜鼓雷文大铜鼓给主创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是极具广西地方特色的视觉元素。主创纷纷表示,展品带来的如此准确的视觉冲击,将直接反映到本次创作之中。


1554340617(1).jpg

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


3月16日,剧组主创在广西木偶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叶青及公司编创人员的陪同下走进了广西儿童剧院,详细的了解了广西木偶剧团的历史发展,参观了木偶展厅、演出剧场和舞美制作工厂。


724865409229474078.png

剧组主创参观木偶展厅、舞美制作工厂


剧组主创近距离、深入的了解了多种木偶,还亲自体验操作了杖头、软体荧光木偶。主创们在广西儿童剧院剧场内观看了经典剧目《三个和尚:找寻中华之美》,对精彩的演出一致好评。通过观摩、调研以及与广西木偶剧团领导及编创人员的交流,剧组主创也对木偶专业艺术表演有了新的了解与思考。


320346822468254607.png

剧组主创与广西木偶剧团领导及演员合影


当日下午,在广西木偶剧团董事长叶青及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胡红一的帮助及推荐下,剧组6人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参观了崇左壮族博物馆。崇左壮族博物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首个壮族博物馆,共展出176件崇左壮族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其中木榄山智人洞早起智人下颌骨化石是迄今为止东亚现代人起源的第一件智人下颌骨化石;“古壮字手抄本”也是馆中一宝;馆中花山岩画的还原展示、左江青铜器、铜鼓的陈列都极具壮族特色。主创们看到令人瞠目的古人杰作都赞叹不已,并对所看到的元素做了详细记录。


380197714477333791.jpg

参观壮族博物馆


3月17日上午,主创们前往南宁新会书院,感受了传统粤剧表演。新会书院又名“阖邑书院”,并非传统的书院建筑,而是木石砖瓦结构的晚清岭南祠堂建筑。如今,经过两次修缮的新会书院已成为邕剧的文化展示点,是戏剧爱好者的天堂,每逢周末都会有好戏上演。临前往机场之前,剧组6人召开了剧本讨论会,在会上对此次采风活动进行了总结,讨论了剧目的人物设定、故事走向、主题揭示等方向的相关问题。


709705473685874243.png

参观新会书院并观看演出


剧组主创经过为期三天的调研、观摩、艺术交流等活动,对南宁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民族特色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体验与感受。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与讨论,也对《叶限姑娘》的剧本构思、创作方向等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与尝试。

1554283842(1).jpg

进行剧本讨论


本剧导演毛尔南说道:“惟有亲自踏上那片土地,才能感受到真实。这次去南宁、崇左采风,走进广西壮族博物馆、广西文物苑、广西民族博物馆、壮族民俗博物馆,同时,还参观了广西木偶剧团和新会书院,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壮美、神秘的花山壁画、劳作和生活风貌集中体现的干阑式建筑,民族智慧与艺术作品有机结合的壮锦和铜鼓。虽然,时过多年的它们在那里静静的看着我们,但是,它们的颜色、它们的材质、它们的形态等等这一切,貌似都在告诉我们,这次采风是一次“寻根”之行。“叶限姑娘”这个选题已经是酝酿很久,但,一直未有动手,其中,不乏有创作者未寻找到“根”的原因。而这次的采风,我非常直接的感受便是“寻根”,首先,是创作者寻找故事的根基、人物的根基、文化的根基;其次,是我们6位创作人员带着叶限回到她的家乡,寻根求源。”本剧编剧孙梦竹对新会书院之行感触极深,她在采风感受中写道:“此次广西南宁的采风收获颇丰。连绵的细雨、无处不在的绿色植被、广西木偶剧团《木偶荟萃》的精彩演出、壮族博物馆中收录的独具特色的壮族历史、质朴热情的南宁人、风味独特的当地食物等等,都让人沉浸、流连。最让我意外、兴奋,也是最打动我的,是最后一天上午到南宁新会书院进行的采风。绵绵细雨中,我们走入一栋古朴的木制老宅,宅子的入口支起一张小桌子售票,前排15元每张,后排10元每张,旁边是北京的剧场门口随处可见的安检器,跟周围的一切有些格格不入。走入院中,抬头便是“新会书院”的牌匾,每周末都有邕剧在此演出。演出开始,主持人是一位50多岁的男子,衣着并不隆重,皮鞋擦得锃亮,可见是精心搭配过的。一段广西话过后,他忽然用普通话说:“欢迎今天到场的年轻人,非常开心我们的传统剧目能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环视整个厅堂,我们是其中仅有的年轻人。开场后不久,便有白头发但行动利落的奶奶把6盆假花搬到舞台台阶处摆好,本以为这是舞台的装饰,没想到在演出过程中不断有假花被摆上台阶。我们渐渐弄懂了当地的观剧习俗:观众喜欢台上的演员就可以当场给红包,可以叫白发奶奶代给,也可以亲自上台递给演员,红包的金额和花的盆数挂钩。也就是说,每当有花被摆上舞台,就意味着有观众给了红包。第一次了解到这种观剧习俗的我,兴奋极了。兴奋之余,我在想,若不是这次采风,真正深入到南宁人的日常生活中去,绝不会有如此生动的发现。这个体会对于创造戏剧人物来说很重要,很多情感是共通的,是可以跨越时间和民族的,但是创造出独特有趣的人物要诀,就在于该人物的情感表达方式,而抓取该人物最恰当的行为方式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到人物原型生活的土壤和氛围里去捕捉。在新会书院里经历的一切,尤其是爷爷奶奶们对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欢迎,都让我感觉到,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非常多生动的、有趣的、如果不是亲身体会一定想不到的宝藏,去感受它们、挖掘它们、用艺术表现它们,是年轻的创作者应该肩负的一份责任。”

本剧总体视觉设计胡万峰认为:“通过此次调研进一步,了解壮族的文化发展史、并通过形象资料与实物的直接感受、获取了很多创作灵感。”本剧的形体设计刘美池也与大家分享了此次采风中对于舞台视觉和偶剧创作的一些感受:“此次随主创赴广西南宁采风收获颇多,不仅对当地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对接下来的创作有所启发。崇左市壮族文化博物馆的一系列史料图片,包括花山岩画的图腾形态启发了我对于舞台形态的视觉想象。当地的特殊图腾崇拜和劳作文化以及民族服饰的差异都可以在人物和偶的形态和行动中有所体现。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在南宁木偶剧院。专业木偶剧演员详细的给我们讲解了不同属性的木偶的特征和制作过程,还现场示范了如何操作。从杖头偶、提线木偶到剧院自己研发的多人操控软体木偶,每一种偶对演员的专注力和协调力都是极大的挑战,在人与偶的操作和配合上要求极其精准甚至要求气韵合一,才能达到木偶表演的精准、传神。据专家介绍,一个合格的木偶剧演员要经过三年的表演训练才能获得实际操作木偶的资格,在这之后再经过半年与木偶的磨合和专业训练才能上台表演。《叶限姑娘》是我第一次为偶剧担任形体设计,也是可以预见的难度最大的一次创作。感谢剧院给予的大力支持,得以有机会观摩学习,让我对接下来的创作排练有了预判和准备方向。”本剧作曲张艺馨通过对民族特色的调研与考察,在音乐设计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思索:“此次南宁采风收获颇丰,通过两天的观察和发现,对于广西整体地域风貌、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了一些较为系统的感受,其中对于广西最具代表性的壮族文化尤其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有关音乐创作中,民族地域元素的吸收、整体音乐风格的设计使用有了更具体的思索,与剧组其中创作人员对于音乐也有了初步的探讨。采风之余,与大家一起有关剧本的沟通也非常的彻底,各位主创提供了很多创作思路,受益很多。期待这个戏的排演工作尽快地开展起来!”

在制作部杨杰副主任和剧组制作统筹黄露露的全力协调统筹下,剧组主创顺利开展了此次采风活动,为每位主创在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借鉴上提供了颇具特点的创作思路,对广西木偶剧团的调研与观摩以及对粤剧的感受也为本剧的偶剧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叶限姑娘》将于六月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假日经典小剧场上演。


图文供稿:制作部 黄露露

订票热线:4001016161      联系方式:cntc@cntc.org.cn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15-2022      技术支持:北京精正方胜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