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戏是一首诗,是一首对妈妈、对妈妈的爱的最高礼赞。
看完亲子音乐剧《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这是我的第一个最直观的感觉。
我说的是诗,不仅指台词是诗,表演是诗,整个的舞台呈现是诗,包括音乐、美术都是诗。我越看越觉得真是太美了,这个美不在于华丽。所有演员的服装基本是两种颜色,一种是墨绿色,一种是白色,基本就是这两种基调,但它却非常的华美。因为演员们的表演把这首诗的内涵,把爱的光彩都表现出来了。
第二个感觉是,我觉得这部作品强调了儿童戏剧的表演艺术的魅力。台上演员的表演不是去阐释一个复杂的、曲折的故事,而是表达了里面所有人物的渴望,情感的渴望,也就是对爱的渴望,对母亲的敬仰。所有人都用自己的肢体,用自己的身心去表现一个生命。无论是蛾子、蚕,还是小蝴蝶、小毛毛虫……所有的生命,它们内在的律动,演员们用肢体,随着音乐主旋律所做的那些舞蹈化的肢体动作,表现了非常强大的表演的魅力。我相信孩子们是非常爱看的,因为他们表现了生命的从外到内的那种美。
舞台上的那几个小板凳,多用的小板凳,还有出现的那些各种各样的生命,在树丛下,在叶子里,他们的生活状态……所以,我认为这台戏强调了表演的魅力,强调了表演的技巧的魅力,也就是强调了舞台艺术的魅力。舞台艺术的核心就是表演。这台戏在舞台表演上的价值是非常宝贵的。
而当今中国的儿童剧,至少当今我所看过的儿童剧,对表演都有或多或少的忽略,或者说是对表演不重视,或者说是演员远没有达到表演的境界。表演就是演员用自己的生命状态去表现另一个剧中形象的生命状态,就是演员用自己的生命的表演去赋给角色生命。这部作品做到了这一点,我觉得真是了不起。
第三个感受就是,这一台戏,不仅仅是舞台美术的设计,服装的设计,灯光设计,运用的很多电脑制作,还有整部作品的音乐做到了高度的融合。这是爱的融合。在爱的主题下,整部作品的舞台呈现,舞美、服装、灯光、整套音乐……都表现了温馨的爱。
这个舞台是树叶搭成的,所有的树叶都是那么生气勃勃,所有的树叶都是爱的巢,爱之巢,在这里生发了多少温馨,多少慈爱。特别是整部作品的音乐非常美,这部剧整个的音乐是以钢琴的单音伴奏为主,没有那么多复合的、复调的东西,只有单音伴奏,而单音伴奏就常常和早晨的露水,树丛里、山洞里露水滴答下来的声音,是那样的清纯,把钢琴与滴水声高度融合,是所有幼小生命依附的爱,渴望的爱的环境。我们这个舞台的呈现,导演和舞台美术以及其他各个部门精心的、构造的、营造的舞台,把整个画框式的舞台变成了一个爱的巢穴。
除了以上三点直观的感受,我还认为,《小蝴蝶的妈妈们在哪里?》是一部很有深度的剧作。作品写的是人的情感,是孩子们对妈妈的爱的那种追求,那种向往,那种依附,那种享受,是对爱的一种追求,向往和歌唱。但是这个戏里面还有,除了有这样的浓浓的情感,还有哲理。看不到妈妈,然而妈妈是存在的,就是剧末最后的两句唱词:你就在妈妈的视线里,妈妈就在你的生命里;你就在妈妈的视线里,妈妈永远和你在一起。
的确,母亲和我们一样有生命的终结,都有生命的局限,然而有没有永恒呢?有!一代又一代人们生活的理想就是母亲的爱,就是母亲所表现出来的人间的最高的东西:那就是爱。
所以,这部剧除了爱的情感,还有爱的哲理,还有爱的科学原理。我们所依据的不是诗人的虚构,而是生活的本身。那个蚕就是从卵变来的,它哪儿见过妈妈呢,然而那个卵是妈妈留下的。你的生命是妈妈给的,所追求的梦想正是这些爱所哺育出来的。所以,它既是一种爱的情感,又是一种爱的哲理,还是有着非常准确的科学的原理。这是很难做到的。这部剧没有那么多的虚张声势的,没有那么多的玄妙的让你听不懂的词句,没有,就是用最普通的、深入浅出的、非常浅显的、非常美的、视听的感觉,让你很长很长时间,也许是一生,去怀念它,去想这个戏,根本原因就在于情感、哲理与科学三者的结合。
可以说,这部剧不仅展示了当今中国儿童戏剧艺术的高水平,也会给所有看过的人上一课:儿童戏剧不是等外品,而是最精美的食粮。
(作者欧阳逸冰,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剧作家,本文根据作者现场讲话整理)
上一篇:《叶限姑娘》走进马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