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来自中华女子学院、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及第十一中学的70余名学生齐聚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假日经典小剧场,为在场的观众们带来了四部各具特色的精彩短剧。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冯俐,副院长闪增宏、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崔楚民、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副校长张文革及各校师生共同观看了此次演出。
本场演出共由四部20分钟左右的短剧组成,有展现抗日时期儿童团员爱国情怀的《鞋》、展现中华儿女报效祖国扎根偏远地区的《敦煌女儿樊锦诗》、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和改革开放时期百姓生活的《窝头会馆》和《万家灯火》。参演学校横跨初中、高中及大学,其中中华女子学院戏剧表演社团带来的《敦煌女儿樊锦诗》,也是本次青少年戏剧教育成果展演中唯一一所大学参演剧目。本场演出通过不同的题材以及不同年龄阶层学生的演出,可以呈现出戏剧教育对各阶段青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以及表达的侧重点,同时也帮助更多的从业者和教育者进行观察和思考。
演出现场
校园剧《鞋》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一位初二学生自编的一部现代原创校园剧目,剧中主人公小明不好好学习,一心想着和同学攀比昂贵的限量版球鞋,认为只有穿着昂贵的球鞋在同学面前才有面子。班上像小明这样爱慕虚荣的同学大有人在,于是老师借着一次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机会,为同学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抗日时期的故事。儿童团成员阿香与弟弟二娃子因为看到八路军们为消灭侵略者而四处奔波,以至于他们的鞋都早已残破不堪,阿香姐弟决定亲手制作草鞋,送给八路军。结果在掩护乡亲们避难时,阿香不幸被侵略者抓住,她临危不惧将侵略者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但却因与侵略者抢夺草鞋而不幸牺牲。这部校园剧通过不同时代孩子们对于鞋的不同理解,将现代生活中学生间的互相攀比之风与抗日时期人民省吃细用的简朴作风相对比,引导和教育今天的孩子。
《鞋》剧照
中华女子学院带来的短剧《敦煌女儿樊锦诗》讲述的一个发生在中国西部边陲小城敦煌的故事。提到敦煌,人们总会不假思索的想到莫高窟,说起莫高窟,我们总不会忘记那位守护国宝的英雄人物,她就是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本剧讲述了樊锦诗从进洞修画前的心理活动,以及年轻时的美好生活,直到后来由于偶然的机会成全了自己进入莫高窟修画的人生理想,从而开始成为传承莫高窟意志的苦行僧的故事,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为国家事业奉献终身的崇高形象。
《敦煌女儿樊锦诗》演出剧照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初中戏剧社团的学生所带来的短剧《窝头会馆》片段节选讲述的是北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年,南城一个号称“窝头会馆”的小四合院里,住着几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他们形形色色而性格迥异,有的爱钱如命,有的谈吐刻薄,有的心胸狭窄,有的猥琐木讷,有的病入膏肓,有的隐私诡异……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这些小人物穷困潦倒,饱受苛捐杂税、物价飞涨、恶人横行等等社会弊病的折磨,却在绝望之余对未来怀着深深的期待与憧憬。腐朽的社会最终坍塌了,但它无法泯灭人性的美好,更无法阻挡新生的快乐和扑面而来的光明。
《窝头会馆》剧照
而高中戏剧社团带来的则是讲述北京南城金鱼池胡同危房改造的《万家灯火》一剧的片段节选,该剧以何家三兄弟和母亲因住房而引起的家庭纠纷为核心线索,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解决京城百姓的住房等一系列问题所做出的实在业绩,完整地再现了北京老城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从容地将京城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快乐与辛酸娓娓道来,塑造了一群鲜活的平民百姓形象。
《万家灯火》剧照
演出结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冯俐
副院长闪增宏为各学校颁发了参演证书
并与全体演职人员合影留念
戏剧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培养的有效手段,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作用于孩子们的心灵,为他们自信的建立、能力的培养、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展演活动,孩子们通过戏剧的方式,体验了那艰苦年代下社会底层人民的那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受了抗战时期革命先烈顽强拼搏的坚毅品质,体会到英雄人物心怀祖国的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吃苦精神。相信这一切的感受都将深植于他们的内心,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石。同时也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学校带来的精彩演出。
11月29日假日经典小剧场—短剧组合
演出回放
12月1日中国儿童剧场—《董存瑞》
演出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