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一:爱
爱,是人类最喜欢表达的主题之一,很多作品都围绕着“爱”展开。《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以母爱为主题,却没有像多数作品一样用母亲的付出衬托母爱的伟大,而是以孩子的视角,通过孩子对母亲的渴求和依恋,缓缓展现母亲与孩子间深深的羁绊。“蝶儿”从一只寻找妈妈的毛毛虫成长为了一位在生命规律下不得不离开孩子的母亲,她在生命的最终明白了母亲不在身边的原因,也是在此刻,她知道了“母爱”不只限于陪伴。母亲可能会因为各种不可抗原因而离开孩子,但母爱会一直在孩子的身上延续。
每个孩子都由一位母亲带到人间,而孩子们也会成长到为人父母的一天,角色的变化会让各个年龄的观众在剧中有不同的体悟,但这一切都与“爱”相关。正如日本蒲公英剧团团长上保节子在看完该剧后表示,这样的亲子剧可以覆盖所有年龄的家长和子女,亲情关系总在变化,总有问题需要解决,看这个戏,亲人之间会变得柔软温暖。
关键词二:生命
舞台上,“蝶儿”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度过了一生,而这短短的时间却昭示了生命的意义。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在看完该剧后,写下了这样的话:
“我看完也在一直想,最后想到了人活着的最基本的意义和价值,其实不过就是活着本身而已,因为我们承载着父母祖先的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就能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所以小蝴蝶的妈妈就在小蝴蝶的生命里,而小蝴蝶就在她的宝宝的生命里。这个朴素又伟大的哲理,竟然可以透过生命那么短暂的卑微的小昆虫来表达,实在出乎意料。”
关键词三:梦幻
《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的舞美设计冯磊一直相信每个成人心中都住了一个孩子,那是保存心底童真的证明。因此,《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的舞台自然且梦幻,充满生命原始的力量,而这不仅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是给爸爸妈妈一次看到自己内心的机会。
为了表现“一叶一世界”的状态,《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打破了一整片投影幕的固有思维,将舞台后区铺陈下来的每一片叶子组合成一面投影墙,而演员手中的大叶片甚至也可以成为一片投影幕。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观众可以对“蝶儿”经历的冒险旅程感受更直观。同时,多媒体的应用也起到了空间转换的作用。观众既可以看到舞台的全景,而当“蝶儿”由毛毛虫变成蝴蝶时,多媒体的聚焦效果能一下把“蝶儿”与观众的距离拉近,从视觉效果上更加震撼。
关键词四:感动
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在看完《小蝴蝶的妈妈在哪里?》后表示,看这部戏,流不流泪,与坚强无关,与感悟有关——是否感悟到剧中传达出生命的哲思。很多观众在看完戏后都流下了眼泪,而这眼泪并不代表悲伤,更多的是温暖与感动。以下,与大家分享几个片段:
一位从来不提妈妈的女子,离开剧场后不肯与伙伴同行也不肯坐车,而是自己一直走一直走……后来她第一次告诉同伴:我是单亲家庭,从小跟着爸爸长大……但是,今晚我要给我妈妈打个电话,向她表白。我还想告诉婆婆:我想生孩子了。虽然之前她催过我几年无数次。
一位姥姥跟女儿、外孙女一起来,散场后沉默许久。几年来她一直无法释怀:母亲90多岁去世时,自己没有设法延长母亲的生命,“就算她90多岁,啥罪也没受,可她肯定没活够。而我啥也没为她做……”然而,从剧场出来后,她长长地轻叹了一声,说:“我妈妈也是,完成她的使命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爷爷,应该是负责接送子孙来的,坐在剧场角落,开演不久,从静静流泪到泪流满面,不想被人发现又不愿错过台上的内容……掩面看完全剧后快速离开。看到这一幕的年轻同事说:“一位爷爷,哭成这样,好想知道他有什么样的人生故事。”或许,只因为“我们都有妈妈”。(注:“我们都有妈妈”是剧中台词)
剧情简介:
蝶儿是一只小毛毛虫,她知道自己长大后会变成蝴蝶。
蝶儿没有见过妈妈,可当她看到小喜鹊、小羊、小鸡都有妈妈呵护,便萌发了找妈妈的愿望。可是,另一只毛毛虫却告诉她:我们小蝴蝶是没有妈妈的。
为什么?蝶儿不相信。继续寻找中误把跟自己长得很像的蚕大胖当成了妈妈。一样没有见过妈妈的蚕宝宝们,也因为蝶儿的到来,才知道这世界上有个最爱宝宝、最温暖的妈妈。可是,妈妈在哪儿呢?
蝶儿一边给蚕宝宝们当小妈妈,一边期待着长大、见到妈妈。后来,蝶儿和蚕们都长大了,自己也都做了妈妈……最后,她们能够见到自己的妈妈么?
主创名单:
出 品 人——尹晓东
艺术总监——冯俐 闪增宏
监 制——杨帆 赵寒冰 于筱燕
编剧——冯俐
导演——焦刚
作曲——章澍
舞美设计——冯磊
形体设计——俞辰曦
灯光设计——孔一帆
人物造型设计——赵金铭
多媒体设计——包尔温
音响设计——朱珺
舞台监督——陈维泮
本轮演出演员名单:
蝶儿——赵妍蝶 / 栾晰
妈妈天使——王瑶
大胖——常若曦
二胖——段孝耕
三胖——翁杨
四胖——周佳云子
毛毛虫——徐元博
偶操纵者——郅惠及全体演员
演出时间:
12月28、29日 10:00
2020年1月1、27、28、29、30日 10:00
演出地点:假日经典小剧场
演出时长:约65分钟
适合年龄:2.5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