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年”的开篇之作,中国儿艺青年主创团队全新打造的《口袋里的中国故事》,将于12月21日在中国儿艺假日经典小剧场首演。首轮演出将一直持续到2014年1月底。
“我有一个神奇的口袋,它能让人忘掉烦恼。那是不可思议的口袋,它能让人快乐开怀……”《口袋里的中国故事》从众多中国经典小故事中选取大家耳熟能详的“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路不拾遗”、“孔融让梨”、“邻女分光”五个中国故事做基础,讲述快乐的熊家四口在生活中遇到了难题,在熊爸爸的带领下,每个人都学会用口袋里的中国故事解决难题,并对幸福有了新的定义。该剧是中国儿艺首次将多个中国经典故事集中搬到舞台,在现代生活中讲述优秀传统故事。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是近来我们频频听到的、文艺界及各艺术门类都在求解的重要问题,而如何给孩子讲好中国故事,无疑也是长期困扰儿童戏剧界的难题所在。
“五个故事,我用五种方式讲述。我希望用小孩的、现代的、趣味的方式,来解读我们多年以前的中国传统思想品格。比如‘曹冲称象’中,我更多的是运用小孩子过家家的形式来讲故事。”首次独立执导儿童剧的中国儿艺优秀青年演员、在《伊索寓言》中曾担任主演及副导演的廖伟坦言自己的创作手段。他介绍,“司马光砸缸”会侧重家庭互动,“邻女分光”是采用儿童歌舞剧来呈现,“孔融让梨”中会看到梨的大量拟人化表演,“路不拾遗”则会有类似于周星驰那种把表演做到极致的无厘头风格展现。
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方式来讲这几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这是廖伟的目标,也是他面对的挑战。廖伟透露,中国儿艺小剧场的定位是实验剧场,就是鼓励不断尝试新的、先锋的创作。该剧的全新讲故事方式正是他们这一年轻的主创作团队创新实验的新实践。
“我总在找一种状态,可能是生活的一种乐观态度,我想轻松和想象是我们这部戏最大的特点。其实以前我们是不是太低估了孩子的想象力,不要担心看不懂,只要说清楚了,孩子的想象力常常比大人要丰富得多,他们的很多思维会比成人更敏捷。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戏剧观念、形式必须要变,但我们的根不能变,也就是说我们的逻辑不能变、戏剧性不能变。”廖伟表示,轻松、幽默、自然、互动和亲和力是他执导这部戏的关键词,因此时尚搞笑的元素会被有意融入剧中。“但是,创新却不能太‘飞’,即越出逻辑,越出戏剧性,越出要讲的是什么等戏剧的根本。”廖伟说。
“儿童剧主体是对面孩子,但我希望不仅是孩子,陪他们走进剧场的父母、爷爷奶奶也能够看到这部戏的趣味,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传统的中国文化离我们每一个家庭并不远,它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廖伟如是强调该剧的内核。他表示,现实与舞台一定要接轨,否则就如同脚不着地。而他期待的是,孩子及家长在欢乐中能从“曹冲称象”中体会到善于动脑筋,从“司马光砸缸”中感受做事不要慌张,从“路不拾遗”中学习拾金不昧,在“孔融让梨”中懂得分享,在“邻女分光”中学会谦让等中华传统美德。“每个故事有一个核、一个点,把它拎出来,让观众在剧场里寓教于乐,在笑的同时获得智慧,走出剧场时还留有一些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共鸣,就够了。”廖伟说。
但是,五个故事五个点,会不会过于分散、凌乱?廖伟介绍,为了克服这一问题,该剧有意强化熊家四口的生活逻辑和家庭观念,用熊家四口的“神奇口袋”将这五个故事串联到一起来。事实上,这其中潜藏了廖伟的着力之处,“我会有意地将熊家四口的表演状态节奏提快。以前的剧都是线穿点,现在我强化的是一个个点,让观众觉得一直在一种跳跃地感受中,去体会所有有趣的和戏剧状态的极致化。在戏剧最后收尾时,我又以一种像电影倒叙的方式,用闭幕歌把这五个故事又串了一遍,也就是用熊家的大故事把五个小故事包起来,让观众获得一种整体感。”(记者 乔燕冰)
上一篇:《岳云》春节上演,看少年百炼成钢
下一篇: 《岳云》春节上演,观众感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