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超大型的中国儿童剧、近50人的演出团、在曼谷的中国文化中心坐地演出3场;场场爆满、每场都要加100多个坐位、连走道里都坐得水泄不通;曼谷中国文化中心门口的那条街,数百面《西游记》的道旗在马路两边飘扬招展,连续10天把曼谷的街道变成了《西游记》日;每场演出结束经久不息的掌声欢呼声引爆了曼谷,被很多人视为根本出不了国的《西游记》实现了海外首演;这些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在泰国曼谷今年雨季的最后几天,在中国儿艺《西游记》剧组访泰演出时,的的确确都发生了。
作为神话舞台剧《西游记》的编剧,我有幸随团出访泰国,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感受颇深。而这一切,源于一个——
大胆而又专业的决策
《西游记》只能在国内火,出不了国,经常出国演出的都是中小规模的儿童剧,很长时间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儿艺人的定论。不是没有国家邀请,而是所有邀请国都被两大难题吓住了:一个是舞台布景庞大,光运景需要好几车;一个是剧组人多,演职员加一块小50人。
怎样能把这部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改编的,曾多次荣获文化部大奖的神话舞台剧《西游记》推介给国外的观众,让他们真正领略到代表中国儿童剧最高水平的艺术水准,是摆在今年新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面前一道难以攻克的难题。一次偶然机会,尹晓东院长向曼谷中国文化中心蓝素红主任推荐《西游记》,获得蓝主任的高度认可。泰国很多人都熟悉《西游记》故事,把这样一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戏推介给泰国的孩子们,意义毋庸置疑。难还是难在前面说过的那两难上:景大人多。
尹院长向蓝主任提出,由于戏的规模和剧情要求,无论怎样压缩人员,剧组恐怕都要有50人左右的规模。蓝主任爽快地答应,为了保证艺术质量,需要来多少人,就给多少名额。
剩下一个最难解决而且似乎无解的难题:舞台布景的规模,远远不是原定演出地点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剧场所能容纳的,简单地说,剧场的高度和宽度根本装不下原布景。舞美部门说话了:原景赴泰演出根本不可能!
说实话,即使作为特别盼望该剧走出国门的我,也觉得这次又很可能像以前几次一样,最后空欢喜一场。因为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此时尹院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就是改景也要让《西游记》走出国门,而且改景还不能降低艺术质量。因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赴泰演出,而是要通过这次因地制宜的实验,为中国儿艺的大型优秀剧目出国演出开创出一条新路。
尹院长决策虽然很大胆,但实施起来又很重视科学性。他专门派了副院长李小刚带着舞美设计和舞台监督,先期赴曼谷实地考察中国文化中心剧场的情况,把所有舞台数据都带回来,然后可着这些数据改景,最大程度保留原景的规模和气势。当《西游记》在曼谷首演成功时,很多剧组成员都留下眼泪,感慨地说,没有这样一个专家学者型院长,这样超前而又懂行的决策,《西游记》就不可能有在曼谷这样空前的轰动和成功。
当然,《西游记》在曼谷的成功,还要归功于——
曼谷中国文化中心
《西游记》剧组一到曼谷,前来迎接的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蓝素红女士就对我们说:“到了我们中心,你们就像到家了一样。”
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句客套话。等我随剧组一行47人真正走进中国文化中心——一座占地8222平方米的充满古典东方韵味的院落内,看到世博会中国馆穹顶样式的主建筑前,飘扬着的五星红旗时,“到家”的感觉顿时发自内心油然而生。
不仅仅如此,在曼谷的这几天,从中心的蓝主任、田主任,到负责具体工作的主管周子入、孙德胜、张家祥等,对我们的接待,从演出到吃住行,只能用“无微不至”四个字来形容。我们每一点工作方面的要求,只要提出来,就会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圆满的解决。泰语流利的孙德胜,主动在每场演出前加讲剧情;现场字幕不够准确,张家祥加班到夜里三点修改字幕,确保演出字幕准确无误。在这座中国在海外最大的文化中心内,中国儿艺赴泰的每一个人真的找到了到家的感觉。
三场演出,由于想来看戏的人实在太多,每场都要超员100多人,尹院长笑称这是“快乐的烦恼。”负责具体联络的周子入女士把能安排加座的走道、墙边都加满了椅子,就这样还供不应求。整个剧场说是“爆满”,一点也不夸张。周女士说他们以前接待的国内演出团,从来没有在中心坐地演出三场的,而中国儿艺的《西游记》不仅开了这方面的先河,还开了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演出加座的先例。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华侨家庭听说了首演的盛况后,一家三口人找到中国驻泰国使馆文化参赞陈疆先生,想要票,但因为第三场是给泰国皇家学校包场,考虑到已满场,陈参赞不能给他们票,结果小孩失望地放声大哭,久久无法平息。无奈,中心只能想办法给这一家三口加座。
加座的不只是在泰华人,还有新加坡国际学校,泰国航空学校未来的空姐和飞行员们……。总之,剧场里能加椅子的地方都加了椅子。《西游记》开场,群猴是要从舞台上跑到观众席,与大小观众互动的。加了那么多座椅,走道全占满了,群猴下不来怎么办?中心周子入女士有办法,先让加座的人把两边走道的椅子提到一边,等群猴下来互动后上了台,再重新摆上。
演出那几天,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不仅是我们《西游记》剧组的家,也是曼谷全体华人和热爱中国的泰国人的家。中国驻泰大使夫人来了,文化参赞来了,曼谷的华侨领袖来了,泰国前副总理也来了。鲜花和掌声,每次演出完,观众都久久不愿退场,欢呼的声浪似乎要把剧场的顶穹掀翻。
那几天,《西游记》的的确确引爆了曼谷!
泰国中国文化中心给了中国儿艺《西游记》剧组“家”的感觉,《西游记》也给中国文化中心和在泰华人挣了光,露了脸,赢得了骄傲。
能做到这样双赢的结局,据我跟队观察,还离不开全团从团领导到每个工作人员——
注重每一点微小的细节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西游记》这次访泰取得圆满成功,确实与团领导注重抓细节,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注重每一点微小的细节有关。
举几个鲜活的小例子:
首演前的彩排,尹晓东院长抓细节能抓到侧幕的位置、音效的大小、字幕的修改这样具体,而且抓得非常准,确实是应了剧院一句老话:“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内行就是内行。
副院长李小刚看到猪八戒小猪舞那一段,由于新换了几个演员,舞蹈不够整齐,亲自指挥,连排三遍,直到挑不出毛病来才罢休。
舞美设计冯磊看到舞台前幕板,由于运输时的原因,刮出了几道印痕,二话不说,亲自拿着刷子、油漆,上台干起了美工的活,刷板子。
演孙悟空的主演马彦伟,形体动作最多,每天演出都是最累的一个,但他从不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次演出他准在演出前两个多小时,就开始做准备活动,拉挰,吊嗓子,一丝不苟。
还有一个例子,最能体现团领导对细节的注重。因为中国文化中心的剧场比较小,舞台上发出的一点声音,都能通过耳麦,传到剧场里。在彩排时,尹晓东院长和李小刚副院长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立刻提出要求,要求全体演员和舞美工作人员在舞台侧幕“禁声”。大家只要下了舞台进了侧幕,就不能再发出一点与演出无关的声音。整个在曼谷演出期间,全体演职人员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剧场,除了台词、音乐、效果,听不到一点与演出无关的杂声,确实体现了一个国家院团应有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素养。
难怪中国大使馆陈参赞答谢剧组时说,只把《西游记》第一部请到泰国,他还心有不甘,他还想把中国儿艺《西游记》全本三部,还有中国儿艺更多的好戏请到泰国,让更多的泰国人和在泰华人以及小朋友看到中国儿艺的好戏!
本文作者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部主任、国家一级编剧 陈传敏
下一篇: 中国儿艺召开赴德国演出动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