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排演的儿童剧《红缨》,在中国儿童剧场四楼会议室举行了建组会,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副院长冯俐、闪增宏、李小刚、杨帆和全体主创、演员以及剧院相关部门领导参加建组会。该剧将于8月26日作为第五届中国儿童戏剧节闭幕大戏在北京怀柔剧场内上演。这部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儿童剧作品,是对中华民族这段抗争历史的铭记,对战争中勇于牺牲的英雄们的致敬,更是对先辈无畏无惧,追求正义与和平精神的传承。
《红缨》建组会现场
经典再唱 缅怀抗战英雄
儿童剧《红缨》取材自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的一个小山村里,少年王二小的父母被日寇残害,一心想参军打鬼子,但年纪太小参军未被允许,成为了一个手拿红缨枪的儿童团员。在这个村庄里,还隐藏着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察冀日报》报社。送报员给二小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户,二小意识到了报纸的重要性,明白了消灭敌人不仅是前方战场上的殊死搏斗,也是后方战场上的机智较量。日寇对报社展开了扫荡,为了保护报社和群众,二小将日寇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壮烈牺牲。
诗人方冰,作曲家劫夫听闻王二小的事迹,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元旦的《晋察冀日报》上。这首歌传唱至今,打动了无数青少年。今年正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儿艺将这个曾感染了几代人的动人故事搬上舞台,用儿童剧的艺术手法创新编排,倾心打造的这部反映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雄事迹的戏剧作品《红缨》,将这段历史以艺术的形式传达给新一代的青少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表现出的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是需要大力弘扬的。包括王二小在内的英雄们,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他们的精神却已融入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红缨》用儿童剧的手段再现这个真实的故事,将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它会带着爱国、奉献、机智、勇敢的品质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红缨》作为第五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的闭幕大戏,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由院长尹晓东、副院长冯俐、创作部主任陈传敏、该剧总导演廖向红以及剧院优秀创作人员组成的策划团队自2014年底进入创作,对该剧剧本进行深入研讨,前后三次亲赴河北石家庄、阜平县、平山县一带实地走访采风,剧本反复商议修改,在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后于今日建组开排。《红缨》由中国儿艺优秀青年编剧杜薇担任,她创作的《罐头小人》、《伊索寓言》、《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优秀剧目为许多小朋友们熟知和追捧。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著名导演廖向红担任该剧总导演,廖向红导演与中国儿艺先后四次结缘,其执导过曾荣获多项国家大奖的《特殊作业》及引爆观剧热潮的《小飞侠彼得•潘》等多部经典作品。曾塑造过众多儿童剧角色的中国儿艺优秀青年导演、演员马彦伟执导本剧。与此同时,该剧还汇聚了中国儿艺的一线舞美创作人员,舞美设计由著名舞美设计师申奥担任,他曾为《特殊作业》、《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多部儿童剧剧担任舞美设计,得到专家媒体的好评。曾为《小飞侠彼得·潘》编曲的优秀青年作曲家杨帆担任该剧作曲。中央戏剧学院舞台设计研究生黎巍将担当《红缨》的灯光设计。对于这部精心酝酿的儿童剧作品,编剧杜薇表示十分期待:“这部剧成立了专门的策划团队,付出了很多心血,得到了院里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一定会出彩。”导演马彦伟表示:“人们对于小英雄王二小的认知来源于那一首“放牛歌”,对于一部完整的儿童剧来说,单凭一首歌曲作为背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通过翻阅和搜集大量史料来丰满人物,丰富故事,力争打造一部‘思想精深 艺术精湛 舞台精良’的优秀儿童剧。”舞美设计申奥认为:“如何让革命传统题材符合现代人审美,之于我们有挑战,也有无限的发挥空间,我们将会用独特的舞台艺术语言打造耐人回味的现代红色经典。”
编剧杜薇谈创作构思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儿艺借该剧为中戏儿艺班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实践的舞台,该剧将由剧院一线演员团队和中戏儿艺班的优秀学生合作演绎。建组会现场,来自三代儿艺班的演员相继发言,1977年入学的剧院资深表演艺术家杨冬雁表示王二小的故事给少年时的自己带来许多震撼和启迪;2000年入学的剧院优秀青年演员何吉光认为王二小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不过时的;2012年入学现就读于中戏儿艺班的“王二小”的扮演者李锴说:“小英雄王二小所具备的智慧、勇气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值的我们反思和学习,同学们会在此次实践机会中向前辈学习。”富有经验的艺术家同新生代表演力量的碰撞,必将带来全新的诠释和与众不同的艺术成果。
儿童剧《红缨》作为王二小故事的新唱,在故事讲述和表演形式上下足了功夫。故事中特意设置了送报员林春这一角色,这个虚构角色的存在为王二小打开了心灵的一扇窗户,他启蒙二小识字,送报,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此外,编剧还设置了三国中的赵云这一虚拟角色,王二小视他为偶像,激发了他的勇气和智谋。主创团队在对内容进行精心雕琢的同时,在艺术表达形式上也进行了新的尝试,音乐元素贯穿《红缨》表演的始终,全剧采用歌队的形式,除传承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外,还有包括河北梆子、皮影戏在内等戏曲音乐和新创歌曲的完美融入,让这部以抗战为题材的儿童剧目更显鲜活、灵动,更易被儿童接受。
总导演廖向红谈导演构思
一部优秀的作品,总是蕴藏着丰厚的精神力量。正如总导演廖向红所说的那样:“今天,我们讲《红缨》这个故事,在内容上,我们不刻意放大苦难和仇恨,而是突出对和平、幸福永恒的向往与追求。在形式上,我们用多元的艺术形式演绎这部主旋律题材的作品,通过独特的艺术个性传达作品的内在深意。我们会全力以赴将它打造成一部有艺术品位的精品剧目献给第五届中国儿童戏剧节。”
热血、热泪、热汗浸透的红缨枪,是一代代人心头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它高扬起的是前辈们不屈不挠的斗志,不畏不惧的勇气和争取独立、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追求,这正是中华民族永不泯灭的民族精神。王二小的红缨枪,告诉当代的少年儿童,在战火硝烟的年代里,多少年轻的生命换取了今天自由的阳光,夯实了祖国和平的沃土。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历史、好好珍惜,更要不懈进取、努力开拓,创造属于我们的更美好的明天。
尹晓东院长在建组会上讲话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红缨》为纪念七十年前这一伟大的胜利而诞生,作为中国儿艺的重点创排作品,希望《红缨》创排实现三个目标,一是三代儿艺人共筑中华魂,二是以青春与热血投入创作排演工作,三是众志成城,力争使这部作品成为剧院保留剧目。”
院领导与剧组主创、演员、相关部门领导合影留念
文字供稿:演出部 张梦淼
图片提供:影视资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