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国儿艺儿童剧《国王在姆咪谷》在中国儿童剧场举行了媒体见面会,中国儿艺院长、《国王在姆咪谷》出品人尹晓东,副院长、《国王在姆咪谷》艺术总监兼文学统筹冯俐,率剧组全体主创、演员与媒体见面。发布会现场首先进行了全剧展示,随后领导、主创和演员代表廖伟(饰“姆咪特罗尔”)、张薇薇(饰“悒悒”)与媒体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该剧将于12月30日在中国儿童剧场首演。
《国王在姆咪谷》媒体见面会现场
芬兰“国宝”姆咪首登中国舞台
还记得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皮皮·长袜子》吗?这部家庭音乐剧根据瑞典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代表作改编,中国儿艺当时特意邀请了来自瑞典的主创团队,国际合作使这部作品呈现出了极高的水准,2015年,为纪念中芬建交65周年以及“姆咪”形象诞生70周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和芬兰ACE演艺制作有限公司联合推出林格伦的好朋友、芬兰儿童文学大师、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图苇•杨松的作品《国王在姆咪谷》。该剧作为中国儿艺2015年的压卷之作,也是中国儿艺献给孩子们的新年礼物,将于12月30日在中国儿童剧场首演,原计划首轮演出15场,因票房大卖,加场演出至23场。
《国王在姆咪谷》精彩演出
“没溜儿”的姆咪招人爱
姆咪是芬兰儿童文学大师、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图苇•杨松笔下的一个可爱的小精灵,1945年图苇第一次提笔画姆咪,本想画出世界上最丑陋的动物造型,来取笑弟弟拉斯·杨松。没想到这只白白净净、长得像河马、拖着一只小尾巴,胖胖的、憨憨的姆咪,逗趣而可爱的形象却赢得了全世界大小朋友的喜爱。
1945年至今,姆咪的故事被译为40余种语言广为流传,是芬兰语文学传播最广的文学作品。
1949年至2011年,姆咪的故事5次创作为舞台剧登上芬兰和挪威的舞台。
1959年至2014年,19个版本动画连续剧及电影在六个国家上映。
芬兰和瑞典建有姆咪主题公园、姆咪美术馆、美国纽约建有姆咪主题互动游戏室。
芬兰万塔机场用姆咪装饰,芬兰航空公司在日本航线的飞机上印有巨幅姆咪图案。
2004年,芬兰发行10欧元姆咪纪念币。
姆咪的形象在芬兰就如同机器猫在日本,他们的形象出现在邮票、主题乐园甚至飞机上,各式各样与姆咪相关的衍生品充满了全球市场,日本还有姆咪主题餐厅,夏威夷也计划建立第一个芬兰本土以外的首个姆咪主题乐园。姆咪的故事没有绝对的主角,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而人们真正热爱的,不是某一个角色,而是整个姆咪谷居民的那种自由简单的生活。
姆咪是个喜欢冒险和帮助朋友的小精灵,有时候也会像许多傻的可爱的小男孩一样做些“小男子汉”该做的傻事;姆咪妈妈则是家庭的核心,她包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优点和缺点,从来不强求他们改变自己,她有一个和机器猫口袋一样神奇的包包,可以变出所有人需要的东西;姆咪爸爸是个梦想家,有着一颗浪漫勇敢的心,更像是一个大孩子;小咪咪是梳着朝天辫,脾气直、火气大的女孩子,她常住在姆咪家中,天不怕地不怕,永远只说真话;悒悒是姆咪家的女管家,喜欢井然有序,履行职责,总是批评姆咪一家只顾享乐;老糊涂则是一个只对纽扣着迷的害羞老头儿。
《国王在姆咪谷》原本是一个电视剧本,后来被搬上舞台,剧中的国王以及他的大臣卡尔松是原著中没有的角色,国王在卡尔松的规劝下一心要调教姆咪一家成为守规矩的好公民,最后却被他们的无忧无虑所感染,抛弃了那些诸如“只有在五点钟才可以喝咖啡”的无聊规矩,变得更加快乐。
芬兰导演马库斯·格鲁特介绍说,姆咪系列并不是一个编造出来的故事,而是图苇·杨松为代表的许多芬兰家庭的真实写照,他们生活自由,充满幻想,不看重金钱,喜欢结交不同的朋友。也正因为如此,这个用北京话说有点“没溜儿”的姆咪家庭才能够几十年来深受芬兰人的喜爱。
《国王在姆咪谷》精彩演出
姆咪的房子就是孩子理想中的家
《国王在姆咪谷》的舞台设计十分精巧,一面是姆咪家的场景,一面是国王王宫的场景,演出时舞台180度旋转,即可在两个场景中切换。来自芬兰的舞美服装设计卡尔梅拉·瓦格介绍说,该剧讲述的是极其单纯的幸福,故事没有大的起伏,可能大人看起来觉得缺乏戏剧冲突,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和他们自己的生活状态很像。在孩子的世界中,可能天大的烦恼就是现在想吃糖,可是妈妈说明天才能吃。所以,该剧的舞美也是极其简洁和生活化的,没有太多复杂花哨的装饰。但在孩子眼中,姆咪一家竟然住在一个种着苹果树,可以荡秋千的房子里,简直太酷了!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家!这一版的设计在原来芬兰版本上做了改动,更多还原了绘本中的样子,更加恬静、优美,色彩更加鲜艳、明亮。
中方文学统筹冯俐说,《国王在姆咪谷》是一部北欧气息扑面而来的儿童剧,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北欧儿童剧闲散的、轻松的、天马行空的风格。简单的故事、鲜明的主题、可爱的形象、好听的音乐、新鲜的样式,小朋友走进剧场,将会进入不一样的姆咪乐园。
《国王在姆咪谷》精彩演出
原汁原味展现淡淡北欧小幸福
中国儿艺儿童剧《国王在姆咪谷》力图原汁原味的展现这个芬兰童话,《每个小人物》、《法律之歌》、《爱的玫瑰》、《这样那样》等11首旋律优美,充满童趣的歌曲全部保留。“疯狂地玩耍尽情地欢乐/你信心百倍胜券在握/如果玫瑰花朵没有颜色/就用你的彩笔画一朵” ……如此梦幻张扬的歌词在剧中处处可见,马库斯导演介绍说,曲作者埃尔娜·陶鲁是图苇·杨松极有默契的好朋友,所以能够准确的用音乐展现姆咪的世界。而该剧中的中文歌词更是经过了芬方中文剧本翻译及制作人戚洪嘉翻译,中方文学统筹、中国儿艺副院长冯俐润色,最后中国国家一级作曲、著名音乐制作人程进根据音律调整三重把关而成,尽可能做到让中文的歌词在表达意境上没有差异。
中方导演张颜说,该剧剧本没有刻意做汉化,希望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那种芬兰特有的北欧风味,《国王在姆咪谷》最大的美感是想象的空间,没有分明的好人与坏人,没有太强烈的矛盾冲突,而是弥漫着淡淡的小快乐,小幻想,小忧伤,剧情温馨有趣,特别容易带动观众一同去感受,即使是低龄段的小朋友也完全能看懂。
在剧中饰演“姆咪特罗尔”的廖伟表示,剧中展现的是缓缓的、淡淡的快乐,将带领小朋友慢慢地融入剧中的快乐中。在剧中饰演“悒悒”的张薇薇表示,参与该剧创作最大的挑战是要突破自己固有的对儿童剧创作的观念,通过看绘本、看视频、与导演交流,要融入姆咪的世界。
该剧整场演出中,一个弦乐四重奏乐队在乐池中进行现场伴奏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乐队指挥在乐池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演员的表演,并根据现场的情境指挥奏乐,剧中的各种音效完全现场发出,演员也现场演唱,极大的增加了现场感。
《国王在姆咪谷》精彩演出
中芬艺术家精心打磨 合作无间
《国王在姆咪谷》自11月20日建组,一个多月的紧张排练时间,让该剧的演出创作团队早已进入备战状态。为了让这个在芬兰家喻户晓的精灵得到中国小观众的认可,主创团队对于舞美、服装、音乐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做反复推敲修改,力图将芬兰儿童文学大师图苇·杨松创造的这群个性十足的小精灵原汁原味地介绍给中国的小观众。
排练期间,造型统筹赵金铭都坐在台下观察演员的脸型、动作甚至个性,以便对服装进行修改。她说,姆咪服装的设计本身就具有角色的特点,需要与演员的妆容极其搭配,比如小咪咪的造型,从颜色,到发型,处处体现出她的小暴躁和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原版服装的设计是根据欧洲人的脸型和身材做的,不合适中国演员。另外,中国版增加了大量的舞蹈动作,更需要服装合身,不要影响演员的动作。造型统筹说,希望演员穿上服装的时候,感觉就像是穿着自己家里带来的衣服一样舒服。
除了服装在不断进行现场调整之外,舞台的各种道具也在不断根据场地的特点进行改动。其中发生很多趣事,如:搭台时,一个工人扛来一个半米高,有着红色圆头的粗棍子,问舞美统筹应该放在哪儿。大家一时都有点纳闷这个道具是哪里的。过了一会儿,瓦格大笑起来,说,这是最初在现场调整舞台模型的时候,因为发现原来楼梯的尺寸不合适,就现场改了一个,临时用一个红色大头钉固定了一下。没想到,一丝不苟的道具制作工厂把这个大头钉也等比放大做了出来。虽然演出中这个巨型大头针没有上场的机会,却成就了一段舞台轶事,成了一件极其有意义的纪念品,见证了中芬两国的合作无间。
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在媒体见面会上发言
媒体见面会现场,儿童剧《国王在姆咪谷》进行了全剧展示,憨憨的、萌萌的姆咪一出场便将观众吸引住,精彩的演出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演出结束后,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率领剧组主创和演员代表与观众互动交流。尹院长说,2015 年是中芬建交65 周年, 也是深受世界各地孩子们喜爱的“姆咪”一族诞生70 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与芬兰瑞典语国家剧院和芬兰ACE 演艺制作有限公司联合推出《国王在姆咪谷》, 将这个充满快乐、真诚、温情的美丽童话搬上中国舞台。北欧的儿童文学艺术享誉世界,曾获国际安徒生奖的图苇• 杨松就是一位芬兰著名作家、 漫画家, 她创作的姆咪谷系列故事, 将世界各国的孩子带入了一个童真的世界。这次, 我们同芬兰艺术家一道把这部作品呈现给中国孩子, 就是让孩子们能领略到世界经典的魅力。
中国儿艺院领导与剧组主创、演员代表合影留念
《国王在姆咪谷》剧组演员与小观众合影留念
《国王在姆咪谷》剧情简介:
姆咪谷里的生活还像往常一样风平浪静。姆咪一家正在开心地排练姆咪爸爸的新剧本。 而此时在远方的城堡里, 国王和他的侍从卡尔松正通过望远镜窥视着姆咪谷,他们并不喜欢 他们所看到的。长着大鼻子的姆咪在客厅里煎煎饼、滑滑梯, 他们家的客厅里甚至还长着一 棵大树。于是, 国王和卡尔松决定让姆咪们摘掉大鼻子, 并邀请他们全家来到城堡, 亲自教 他们如何守规矩。姆咪一家学习了吃饭的礼仪、东西的价值, 也经历了好几场奇怪的小风波。 在告别城堡的时候, 他们决定邀请国王到姆咪谷做客。国王受到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可由于吃错了姆咪妈妈的药片而飞了起来。在一切恢复正常后, 国王觉得像姆咪一家这样与众不同也没 什么不好的, 于是高兴地加入了姆咪爸爸舞台剧排练的行列, 并和姆咪一家成为了好朋友。
《国王在姆咪谷》首轮演出时间:
2015年12月30日9:30(满)13:30(满)
2015年12月31日9:00(满)14:00(满)
2016年1月1日15:00 19:15
2016年1月2日15:00 19:15
2016年1月3日15:00
2016年1月4日13:30(满)
2016年1月5日8:30(满)10:30(满)
2016年1月6日10:30(满)
2016年1月7日9:00(满)13:30(满)
2016年1月8日9:00(满)
2016年1月9日15:00 19:15
2016年1月10日15:00
2016年1月16日15:00 19:15
2016年1月17日15:00
2016年1月18日9:00(满)
《国王在姆咪谷》原著:图苇• 杨松
“我不是想给任何人讲道理,或者教育任何人。我只是想用我的故事来自娱自乐。” ——图苇• 杨松
图苇• 杨松是芬兰历史上最出色的艺术家之一,也是享誉海内外最著名的芬兰作家、196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
1914 年,图苇出生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一个说瑞典语的少数民族家庭里,父亲是一位雕塑家,母亲是一位画家。因受母亲的熏陶,图苇甚至在会走路前便学会了画画。他的两个弟弟,派尔• 乌洛夫• 杨松和拉斯• 杨松也在家庭的艺术氛围下成为了艺术家。家庭对于图苇的职业生涯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家庭成员在各个方面都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童年的生活更多的是关于齐心协力、自由、责任和对家庭的忠实,这为图苇的艺术哲学铺垫了基石。
1930 年春天,图苇从赫尔辛基最大的瑞典语学校——布鲁贝里完全中学毕业。同年秋天, 她便进入斯德哥尔摩大学应用艺术学院学习陶艺、油画和绘图。
1933 年,图苇回到赫尔辛基艺术大学继续学业,并于1937 年毕业。
1944 年,图苇搬进了赫尔辛基乌兰琳娜区的角楼工作室里。工作室起初破旧不堪,但由于图苇对艺术的热爱,她在几年的时间里把工作室改造成了自己的空间。图苇的余生都在这间工作室里度过,并创造了她最著名的一些画作。很多部姆咪童话也是在这个工作室里完成的。
图苇一共创作了九部姆咪童话以及四部姆咪绘本。而姆咪的诞生过程十分有趣,图苇为了反驳他弟弟派尔• 乌洛夫,画了一个她能够想象出来的最丑的形象,也就是现如今可爱的姆咪特罗尔的原型。后来,故事中又增加了许多成员,如姆咪妈妈,姆咪爸爸,音乐家、哲学家和流浪汉小嗅嗅, 滑稽自私却胆小如鼠的小吸吸,拥有魅力的诺克小姐,顽皮精小咪咪等等。
姆咪系列的童话故事已被翻译成将近五十种语言出版。作为一名作家、画家和卡通艺术家,图苇在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创造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除了姆咪童话和漫画之外, 图苇也以其短故事和小说而著名。图苇在文学上的成就也体现在她的作品既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
《国王在姆咪谷》芬方导演:马库斯• 格鲁特
马库斯• 格鲁特来自北欧国家芬兰,是一名导演兼演员。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他一共执导了四十多部舞台剧,同时也参与演出了更多的剧目。格鲁特曾多次获得奖项,例如,他曾以饰演贝克特《等待戈多》中爱斯特拉冈这一角色获得芬兰年度戏剧表演奖,以饰演契诃夫《六号病房》中格罗莫夫这一角色获得国家舞台艺术大奖。
格鲁特曾在多个国家工作和演出。他曾在俄罗斯莫斯科的青年剧院工作过一年半的时间,并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一剧中出演拉斯科尔尼科夫这一角色,这部剧获得剧评人年度最佳戏剧奖。另外,他曾在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以及中国上海等国家和地区参加过演出。
格鲁特曾在芬兰赫尔辛基戏剧学院表演艺术系担任教授多年,也曾在瑞典、丹麦、爱沙尼亚和挪威的高校执教。自2007 年以来,他在芬兰瑞典语国家剧院担任导演和演员。
大家对姆咪的评价:
杨松创造了一个奇异而又真实的世界。在这个充满爱与想象力的世界中,恐惧、孤单和不安都消失了。” ——美国《时代周刊》
杨松在姆咪谷漫画中温柔地触摸人类的弱点,这些故事虽然是上个世纪创作的,但仍然如此贴近我们今天的生活。 ——美国《学校图书馆杂志》
图苇虽然写的是姆咪谷的生活,谈论的话题却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人一方面觉得孤独,另一方面因为家庭而有归属感。故事里一些不同种的生物也能受到别人欢迎,这是在传递和平相处的意义。虽然是童话,但是图苇让孩子学到很多,关于生活,关于自己。 ——苏菲·杨松
她的一个一个的“姆咪”故事,那里面的一个个像人但不是人的“童话人”,是给世界童话的一个珍异的增添。那是崭新的、芬兰的、扬松的!那是像芬兰的光线温温的,像芬兰的心情淡淡的,像芬兰的气息特别干净的。那是一个中国的小孩真应当去参观的童话新世界。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梅子涵
文字供稿:演出部 鞠飞歌
图片来源:影视资料部
上一篇: 马兰花艺校16年春季上课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