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马兰花》专家研讨会现场
2016年6月14日上午,在中国儿艺四楼会议室召开了创作部组织的第六版《马兰花》专家研讨会。受创作部邀请出席此次会议的业内专家有:《文艺报》原副主编、剧作家、戏剧评论家钟艺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戏剧评论家刘平;《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戏剧评论家赵忱;《新剧本》执行主编、编剧林蔚然。导演钟浩、作曲邹野、舞美设计苗培如等主创及演员代表、创作部全体坐班人员参加了会议。在外地带队演出的尹晓东院长专门致电,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中国儿艺副院长冯俐发言
会议由中国儿艺副院长冯俐主持,她指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新版《马兰花》艺术水准的提升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剧组进一步打磨完善,以更加出色的舞台呈现参加9月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展演。她介绍与会专家并代表剧院感谢他们长期以来对中国儿艺业务建设的关心和帮助。导演钟浩、舞美设计苗培如、作曲邹野代表主创人员对新版《马兰花》的创作过程和艺术构思进行了简要阐述,并热切恳请与会专家指导修正。
戏剧评论家钟艺兵发言
专家们对第六版《马兰花》在中国儿艺建院六十周年之际的创作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誉。《文艺报》原副主编、戏剧评论家钟艺兵动情描述了首演日几代《马兰花》演职人员集体谢幕时的感人场景,全面回顾了《马兰花》前五版的创作历程,强调缅怀所有对《马兰花》作出贡献的已故老艺术家们的必要性,指出《马兰花》不仅是中国儿艺的定海神针、镇院之宝,更是中国儿童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他从五个方面肯定了第六版《马兰花》的发展与创新:一是与时俱进的舞美制作和设计,提高了剧目观赏性;二是强化了歌颂勤劳、善良、真诚、质朴,追求一种自然生活的主题,在思想意蕴上更具有现实针对性;三是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兰等人物形象的心理空间和人性化塑造;四是精心安排的部分歌舞场面,增强了视觉冲击力,达到了明确的批判作用。五是演员的年轻化取得了可喜的舞台效果,以老带新,舞台活泼,青春洋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戏剧评论家刘平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戏剧评论家刘平详细描述了观剧的两个感动:其一,感动于剧目本身赏心悦目的创新,其二,感动于几代《马兰花》在京演职人员齐聚舞台的动人风采。他说,“这个安排太好了!这种场面我在其他剧院从未看到过,中国儿艺做到了!”他指出,《马兰花》演出六十年,是中国儿艺的历史,更是中国儿童戏剧发展足迹的缩影。他对新版《马兰花》在内容上对小鸟、大兰、小兰的具体改动给予认可,肯定了对原剧本勤劳主题的坚守,从整体风格上高度评价了新版《马兰花》的审美创新。
《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戏剧评论家赵忱发言
《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赵忱充分表达了对中国儿艺的深厚情感,风趣幽默地转述了部分儿童观众的观剧感受,称赞了第六版《马兰花》在当代舞台艺术样式的呈现、故事的讲述、价值观的传达、舞蹈音乐的运用等方面的创新与探索,鼓励中戏儿艺班年轻的演员们珍爱儿童戏剧这份倍受尊重的事业。
《新剧本》执行主编、编剧林蔚然发言
《新剧本》执行主编林蔚然从新版《马兰花》充满仪式的演出、过往历史的影像、泪流满面的艺术家们,看到了中国儿艺历史的脉络延续和饱蘸情怀的艺术追求的传承。她着重从与原版剧本的对比中,肯定了第六版在戏剧节奏、矛盾铺陈、人物转变等方面所做出的创新,认为其符合当代儿童观众的欣赏习惯。她说:“这些改动是值得尊重的冒险,使得人物更加真实、让人信服。”她还从戏剧真实和生活真实的辩证关系角度,论说了对马郎人物行动判断和情感逻辑构建的看法。
导演钟浩发言
专家们对新版《马兰花》在舞台艺术上的创新与传承给予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比如在马兰花道具的制作上更加突出神奇性,在主题歌创作和表达上更加集中并进一步突显民族性,在舞台美术和人物塑造的关系处理上更加融洽与和谐等等。专家们一致表达了对《马兰花》永远灿烂盛开的美好祝愿和热切期许。
舞美设计苗培如发言
冯俐副院长再次感谢各位专家能够拨冗参会,贡献他们宝贵的儿童戏剧学识。会后,该剧主创人员根据尹晓东院长的要求,消化专家建议,研讨修改方案,为打磨、加工、提升该剧做好充足的准备。新版《马兰花》定将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文字提供:创作部 马亚琼
图片提供:影视资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