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再访首尔

来源:CNTC    更新时间:2016-07-21    查看次数:

絮叨一下:公历2004年,农历甲申,刚刚迈出校门还未到剧院办理入职手续的我,就随中国儿艺《走近莎士比亚》演出团赴韩国首尔,参加这里举办的中日韩三国儿童戏剧节。那时的韩国为了摆脱汉文化,刚刚把首都汉城更名为首尔,那时我们演出团的演员们,除了已经退休的大力老师和中戏的两位师姐,其余十个人都是一起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大学同班同学,六个毛头小伙子和四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未进剧院,已先出国,兴奋不已。时隔12年,又是一个猴年,再一次受到剧院委派,踏上韩国的土地,来参加ASSITEJ韩国中心举办的夏季韩国国际儿童戏剧节。两次出访,地点相同、任务不同,心境自然也有些不同。貌似平添了些许的亲切,肩上又增加了几分重担,心里又好似多了几分感伤。想起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各不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儿艺班的亲同学们,你们还好吗?

6245955926827632.jpg

三位代表在韩国第24届夏季国际儿童戏剧节海报前合影


言归正传:按照尹院长和杨帆副院长的要求,这次出访不仅仅是学习观摩,要从“中国文化使者”的高度看待此次交流活动,不仅要在戏剧节期间学习韩方的办节经验,打开作为创作者的视野,同时,还要在把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国儿童戏剧节和中国儿童剧介绍给世界友人,让更多的国外同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儿童戏剧的发展,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以为,这也是近些年,剧院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剧院,这一远大且宏伟的目标奋斗道路上,每一位中国儿艺人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故,一下飞机,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我们三人小组的任务。

QQ图片20160721162219.jpg

金淑姬女士在开幕式上讲话


第一天,观摩两部作品,参加一个戏剧节开幕仪式和一场交流会。作为创作者,定要先与大家分享观摩两场演出后的感受。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法国作品《门后》现场


法国带来的作品<Behind the Door>(门后)是本届戏剧节第一部演出的儿童剧,但,这并不是开幕式演出。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作品的体量较小,无法承载开幕演出,如此大的演出重任。这是两位法国艺术家表演的现代偶剧,全剧共有三个角色(偶):男人、女人和长颈鹿。故事描写了一个男人,生活在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的逼仄公寓内,他与邻里之间发生的各种冲突和纠葛,如同一场梦境般地讲述,让现代戏剧走向更多的剧场时间,而非强调文本本身,这也直接导致演出时长只有35分钟。偶的运用比较灵活,全剧合理地使用提线木偶、卡片木偶、手偶等几种舞台常见的偶剧表现手段,经常会通过房间门作为遮挡物来进行偶的形式的转换。比如,这个男人在走廊里,提线木偶的表现会更加自由,而进入到狭窄房间时,会换成手偶。看似容易让观众混淆剧中形象的一种舞台手段,其实在现场看演出观众,包括小孩子并没有去追究,估计他们更想看到这个角色是否可以再有变化,而非囿于表现手法。这就是现代偶剧的魅力所在:当导演的语汇全然贯通之时,一切手段唯有所用。该作品虽说在仅有110个座位的小剧场进行演出,我觉得作品本身仍然与剧场环境不大契合,如果更换在三、五十人的实验剧场会更加合适,原因有三:1、剧中偶的大小比例所限,需要更加近距离观看;2、演出使用生活中的常规床头灯,舞台幻觉无法透射得更加深远;3、演员运用偶的表演状态属更多是细腻、局部,撑不住更大空间。不过,艺术家还是想了很多办法,把侧幕条收紧,把表演区前置等,只可惜坐在后排的观众真心是看不到一些偶的精彩瞬间,其中包括在这个区域看戏的中国团队。英国戏剧家彼得·布鲁克在《空的空间》中提出演员、剧场和观众三者与戏剧之间的关系,他说:一个人走过空荡荡的舞台,这就是一出戏。我想,空荡荡并非真的空,而是强调舞台的假定性,那么,在演出中,观赏环境也不是仅存在观众座位的舒适度,更多应该是体现作品本身价值的可利用范围。走出剧场,与同行的寒冰主任和君利老师畅谈,两人皆会根据韩国观演感受与国内观演习惯进行对比,如国内更强调文本的重要性,习惯演出时长的约定俗成等等,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这里看儿童剧演出时,前排的座位是基本留给孩子们的,他们看演出会更加了解剧场习惯,很自觉地遵守着那些不成文,却又是剧场规矩。晓钟院长曾经说过:请不要责怪观众,是我们戏剧人在作品中,震撼他们内心的东西太少了。尹院长提到的儿童戏剧工作者的两个责任,在我脑中再一次浮现,中国戏剧人、儿童戏剧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唯有努力前行。

QQ图片20160721162214.jpg

法国作品《弹跳》观摩现场


学习观摩第二部,现代舞<Bounce>(弹跳),这是一部极具跟随潮流舞台技术手段运用的theatre,运用该手段的类似作品,我曾看过两部。如君利老师讲:Bounce在音乐语汇里就是几轨音频混录在一起(意译,可能会不大准确),我理解就是平日里说音乐最后“混”的意思。舞台整体演出时间当中,艺术家们也在不断地强调了这种行为。四位现代舞舞者,其中有两位还担负BASS和小提演奏的工作,这两位一专多能的演员会演奏一段旋律,后面的音响师会迅速混录,然后播放,此过程属于无缝连接,接着,演奏员会根据刚刚录好并播放出来的音乐迭加演奏,慢慢地形成全剧的音源效果,节奏之准确,不亚于专业演奏员,另两位演员主要承担视觉部分——现代舞表演。在演出过半,音乐已经基本就绪后,两位演奏员顺理成章地成为台上舞者,与前两位演员共同舞之蹈之。真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好多观众看现代舞,甚至一些舞台演出阅读量比较大的专业观众,观看现代舞都有些“看不懂”的情况,毫不避讳,这其中也包括我在内。不过,看得多了,自然有一些体会,姑且作为门外汉在此妄言一下:现代舞更强调一种泛情绪地陈述,而我们属于习惯情感真切地表达,这是再现与表现之间绝对的区别,这部作品属非常之纯粹的表现,我想,这更像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表述,无具体情节、无具体人物、无具体事件,有着两男两女的关系,有着对于生活附着后的感悟,有着不断积累的舞台情绪,有着让我们不厌的表演,这已经就构成一段剧场时间,在这个时间里,虽未读懂,但很是喜欢。去年《三个和尚》赴法国巴黎市立剧院进行商业演出,在演出中的某一个空闲的上午,我去了临近所在驻地的奥赛博物馆,其中有一个场景给我震撼到了,一群幼儿园大班,或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围坐在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名画《睡莲》前,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师的解读,他们不时还会提出问题,老师再做解答……这场演出仍旧是法国艺术家带来的作品,说明书上注明,这是八岁以上孩子观看的作品。可能,法国小观众会更加参透作品的内涵。

548689924139818206.jpg

三位代表与ASSITEJ韩国中心主席金淑姬女士,《勇敢的朴爷爷》负责人合影


跋:第二场演出结束后,戏剧节主办方在剧场二楼举办了冷餐交流活动。活动当中,韩国ASSITEJ主席金淑姬女士,法国驻韩文化参赞等重量级人物发言,主要说了本次戏剧节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说明为何本届戏剧节会有四部法国作品和两部法国与韩国艺术家合作的作品,同时,也感谢世界各地的儿童戏剧工作者的到来,按照主持人(ASSITEJ韩国秘书长)的要求,大家用本国语言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仪式结束,互相交流。中国代表团三人迅速融入其中,与来访的同行们交流畅谈、互换名片,很快我们被团团围住,有来自法国ASSITEJ的代表,有即将来第六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的韩国作品《勇敢的朴爷爷》的负责人,还有曾经接待我院《小吉普·变变变》的印度同行,他们不时地咨询着、探讨着、问候着,气氛好不愉悦。我们随之也把带来的戏剧节宣传单页奉送过去,并表达中国儿童戏剧工作者的热情和希望。近些年,随着我院国际交流健康蓬勃发展,也让我更加学会了“老王卖瓜”,拿着宣传单,给各位初识的同行和再见的朋友介绍着剧院的作品,《东海人鱼》这是东方的,中国的美人鱼的故事;《小卡车·变变变》是我院与日本道化剧团合作的第三个项目;《木又寸》作为首部中国儿童独角戏讲述了太阳底下每一个生命的平等与尊严;《青蛙王子》改编自格林童话……哈哈哈!欢迎你们来中国,来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儿童剧院,同时,也希望中国的优秀儿童剧作品能够走到你们国家孩子们的身边。习大大“七一”讲话时不是提到了“文化自信”嘛,这一刻,作为中国儿艺人,我很自信!

明日观摩日本艺术家带来的作品<Pinocchio>(木偶奇遇记),很是期待。

                                                                                                                                                   图文提供:创作部 毛尔南


订票热线:4001016161      联系方式:cntc@cntc.org.cn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15-2022      技术支持:北京精正方胜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