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戏剧节观摩
一、关于戏剧节与乌镇——
有人说,这里像是戏剧爱好者的麦加。
我觉得这里更像是飘荡着戏剧灵魂的桃花源。
走在乌镇的石板路上,擦肩摩踵的尽是爱好戏剧的男女老幼,因为戏剧,素日不屑于拼桌的,可以接受陌生人同桌进食;因为戏剧,素日不会对陌生人微笑的,会与身边任何人主动搭讪,也许只为了不让他(她)走错方向或耽误观剧时间,也许直接介入别人对某台戏的评论;也因为戏剧,不道德的行为基本灭绝了,即使有人偶尔失误,也会得到善意的提醒,和充满歉意的回应。 “对不起”、“不好意思”、“谢谢”“没关系”充斥在每个角落。即使有旅游团里不明就里的游客和导游,也被这里特殊的气氛感染,声调不由自主地降低许多。对中国人的素质抱有疑虑的人可以到这里走走。这是戏剧的功劳。
日本矢内原美邦计划剧团《樱之园》
一位深圳的IT青年,她主动请求与我们拼桌,甚至拼菜。交谈中得知,她已两次专门请假来乌镇,对所观看的剧目、对乌镇戏剧节都有独特见解,中肯而有见地。据她介绍,近在咫尺而没有戏剧节的东栅,就与国内其他景点无二致,喧闹、宰客、欺诈随处可见。“不要去东栅,否则会毁了你对东栅的完美体验!”她对我们恳切忠告。
乌镇戏剧节的专业性与民间性、娱乐性结合得恰到好处。或许正是融入了旅游、娱乐的桃花源般的环境,与戏剧专业性相互作用,好似添加了催化剂,使得乌镇与戏剧都格外美丽。对某些舞台观念,戏剧家和观众都可以持有不同见解,争议随处可见,但是这也是其魅力所在。我在内心衷心祈祷主办方珍惜并尊重戏剧观众的这份追捧。
二、观剧感受——
川剧《挂画》
在此期间,我观摩了剧场剧目12台和青年竟演一台(三个短剧),聆听了两次论坛,街头的嘉年华演出随处驻足,常有意外惊喜。
对我而言,此次给我最大震撼的是《哈姆雷特》。其实在观剧之前,我对它没有多少期待,如此这般享誉世界的名著,到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程度,熟悉它几乎好像熟悉自己的家园,耳熟能详的台词还能引起心灵的震撼吗?但是它做到了!它的文本提炼高妙精准,所有的关键节点都没有遗漏,同时又极其简洁,每一个舞台语汇都是用心打造的。比如老国王灵魂的出现,是一个巨大的面部投影,在对儿子交代了真相之后,那个巨大的脸中变幻出了王子哈姆雷特,二者衔接得天衣无缝。再有新国王与王后、大臣们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一个倾斜的餐桌前,人物与白色的桌布上映出的影子构成了奇妙的视觉感觉,观众可以轻而易举地体察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味:坐在这里都是些心术不正各怀鬼胎之徒。可以说这部戏导演、舞美设计、音乐、舞蹈形体、服装道具都几尽完美。
精英纵横 《小兵张嘎幻想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古镇街头,我们席地而坐观看的嘉年华人偶剧《小兵张嘎幻想曲》。虽然与前者相比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作品,但同样也是耳熟能详的故事,同样没有太多期待,却同样给了我极大的惊喜。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小嘎子堵小胖子家烟囱的情节,它是采用一个小草房的模型,用一个透明的橡皮管子一边是小胖子和他爸爸,另一边连接着小嘎子手里的一个小草房子,构成了他们之间烟的这边冒与那边堵的对立,“剧场效果”出奇的好。剧中的每个人物既是演员在演,也是他们手中的草人的“偶”在演,转换得非常自然舒服,具有很强的代入感。
对我而言,此次戏剧节得到的结论是大凡成功的剧目一定都有一个扎实的文本,失败的剧目则反之。这并非是说文本是戏剧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是说它是成功的基础。
乌镇归来,虽然告别了雨水滋润下的石板路,依旧思兹念兹。由衷感怀剧院对于创作者的艺术滋养,犹如潮润的空气对于肌肤的滋养。
木心说:人,有三个层级的追求,第一是物质追求,第二是精神追求,第三是灵魂追求。
不会忘记这一次我有幸在乌镇享受戏剧灵魂的庇佑。
真希望乌镇戏剧节能够长长久久。
图文供稿:创作部 郭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