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压卷之作——现实题材童话剧《萤火虫姐弟历险记》于2020年12月19日至2021年1月3日顺利完成了首轮共12场演出(包括线上演播1场)。该剧是剧院为庆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的重点剧目,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重点主题创作作品计划”,并在“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闭幕式上进行演出。
专家研讨会现场
1月22日下午2:00,创作部在剧院四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该剧的专家研讨会。宋宝珍、陈传敏、钟艺兵、陈迎宪、庚续华、武丹丹、徐健,共7位艺委会专家参加会议,査明哲、李宝群两位老师专门发来详细的审看意见。院长、该剧编剧冯俐全程出席会议。创作部副主任、该剧导演毛尔南,舞美设计申奥,舞台监督陈维泮,演员代表宋建霖,及创作部3位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冯俐院长主持。
7位专家老师对该剧的选题、用童真童趣的方式表达宏大的主题、二度呈现表现出的巨大想象力,以及中国儿艺在剧目创新上进行的不断探索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也对剧目进一步修改提高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宋宝珍老师发言
宋宝珍老师见证了该剧从剧本初稿到舞台呈现的全过程,她把该剧称作“中国儿童剧舞台上的法布尔”。她从剧作、导演处理、舞台美术、作曲音响等8个方面对剧目做了全面的分析,并对编剧和导演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她认为,该剧编剧举重若轻,独辟蹊径,以一种儿童观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将微观世界的萤火虫的生存,与宏观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题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导演方面,形象设计中“大”与“小”的对应关系、萤火虫身上的光体运用、放大镜的设计和使用、歌与舞的运用、萤火虫妈妈奔向月亮的场面处理、大小道具的交替使用、结尾处剧场里萤火虫意象的设计等方面,都非常富有创意,使剧目唯美而生动。同时,她认为,若能进一步将剧中的意象符号进行梳理和组合,加强戏剧叙事的整一性,演员的表演风格更加温和、平实,则剧目会更加精彩。
陈传敏老师发言
陈传敏老师对该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该剧编剧、导演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该剧的剧本堪称儿童剧本创作的典范之作,原因有三:第一,该剧是国际化的主题与国际化的表现方式的完美结合;第二,剧作中蕴含着强大的戏剧张力,充满简单而又曲折、真实却又夸张、平常但却艰险、熟悉又是未知的戏剧矛盾和戏剧情节;第三,回归儿童剧本创作的本真,全剧充满童心、童真、童趣。导演方面,他认为该剧是导演毛尔南多年潜心钻研导演艺术的一次强力爆发和完美呈现,具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导演有鲜明而正确的美学追求和呈现技术,并把这种美学追求和呈现技术与剧作完美地无缝衔接;第二,该剧使用了国际化的舞台语汇;第三,剧中体现出对儿童心理的掌控和简洁幽默的儿童情趣把握。他评价该剧为“一部高水准的值得长期保留演出的经典剧目”,认为该剧具有国际化的主题和国际化的舞台呈现,推荐其参加国际艺术节。
钟艺兵老师发言
钟艺兵老师对该剧的选题进行了肯定,他认为,该剧作为儿童剧创作是攻坚之战。该剧切入角度巧妙,萤火虫、姐弟、历险,这三个因素都具有新鲜的儿童视角,剧中洋溢着亲情、温馨、智慧和快乐,较好地满足了小观众的观赏需求。剧中一系列动物、昆虫偶的设计、制作和表演堪称前所未见、蔚为大观。演员们互相配合、全力以赴的表演再一次表现了中国儿艺的优良传统。同时,他从萤火虫姐弟的形象设计、剧目演出时长、将科普知识更好地融入剧情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议,并从3个方面为剧目的修改提高指出了方向:第一,可加强萤火虫姐弟两个角色之间的差异性,并在剧中设计二人分离的场面,增强戏剧性;第二,可尝试打破萤火虫与人类之间的沟通壁垒,让萤火虫对剧中孩子的语言有所回应,增加童趣;第三,剧中“没有萤火虫,夜晚会寂寞”的台词非常好,要增加类似台词的使用。
陈迎宪老师发言
陈迎宪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情地谈到对剧目的深深期待,并坦言该剧的演出让她震撼且感慨。她认为,该剧通过对萤火虫命运的关注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在疫情防控期间上演该剧,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用自己的艺术追求向孩子们献上的诚意之作。同时,她从剧目时长的缩减、表达内容的统一性、“土地公公”人物形象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议。此外,陈迎宪老师结合该剧田鼠、蜘蛛等创意形象的使用,与木偶、皮影的发展史谈到,在新中国的剧场里最早出现木偶剧的就是中国儿童剧场,作为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的会长,在对中国儿艺表示敬意的同时,她说,中国儿艺是中国儿童剧的制高点,引领着中国儿童戏剧的发展,希望中国儿艺能对中国的木偶皮影艺术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吸收,用更丰富的艺术形式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滋养。
赓续华老师发言
庚续华老师评价该剧为“用心之作、良心之作、爱心之作”。她认为,儿童剧与成人戏剧最大的不同在于,儿童戏剧要包含更多的爱心。作为一出儿童剧,好看、耐看十分重要,该剧的二度创作很成功,充满了想象,这种想象是顺从孩子思维的,不是把成人的思维植入在孩子身上。同时,她还对中国儿艺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中国儿艺导演的敬业精神和中国儿艺出品的儿童剧中的音乐品质进行了肯定。此外,她从剧目内容的节制和下半场的表现形式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议。
武丹丹老师发言
武丹丹老师对该剧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她认为该剧“是一部充满了巨大悲悯的、充满想象力的浪漫作品。作者对于萤火虫姐弟经历的讲述,既符合儿童的审美,又符合儿童爱探险爱冒险的心理趣味,用适合孩子的方式讲述了比较深沉的主题——大自然的污染与修复”。她认为,通读全剧后能够触摸到文字背后作者内心的巨大力量,既安详又温柔,这是综合了编剧的经历、年龄、对文学的不断探索,以及几十年来对文字的积淀才能达到的。二度创作也很成功,有格调、有品质,导演读懂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不动声色的精心和对儿童剧的驾驭,并将其放大到了舞台上。该剧的成功还在于创造了一个“迪斯尼式的”视觉盛宴,给孩子释放想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通道,并通过小姐姐和小弟弟的形象,探讨了当代中国的“二胎”现象。同时,她从主题的集中、土地公公的形象、中场休息的精心设计、下半场的戏剧节奏等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议。
徐健老师发言
徐健老师同样从剧本初稿到舞台呈现,见证了整部剧的成长和改变。他认为,这是一部不同以往的戏,要用新的角度去看待。所谓“新”,新在该剧的创作与当下的文学创作实现了同频,是将文学领域的“生态写作”引入儿童剧创作的又一次尝试。从《木又寸》到《唤“福”——梦中童话》再到《萤火虫姐弟历险记》,面对生态公共危机事件不断思考,是该剧作者在不断进行的尝试和探索。该剧有5个突出特点:第一,在以情动人中完成了以理服人;第二,传递了创作者切身体验和感受到的生命观、生态观,“生态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剧中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第三,没有一味地表现美好,写出了一种危机意识,以及一种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境遇,用动物的命运与人类命运的呼应,让孩子感受到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第四,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第五,呈现方式上,简约而不简单,自由而不散乱,在舞台上建立了两个世界,放大镜就是两个世界的交汇点。同时,他建议该剧应去些枝蔓,尽量缩减到2个小时以内,并为萤火虫姐弟的历险找到更明确的动机。
舞美设计申奥谈创作过程
随后,该剧舞美设计申奥谈到该剧的创作过程。他说,该剧对于主创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剧本的厚重和主题的宏大为二度创作带来了一定压力,同时,现在舞台上偶的运用和呈现是整个剧组在导演毛尔南的带领下通过“搞科研”研究出的成果,是根据剧目角色、演员特点,以及形体指导的特长研究出来的,是独一无二的,主创们摒弃了之前见过的所有的偶,努力创作出一部不同以往的儿童剧。
冯俐院长做总结发言
4个多小时的研讨,会议气氛始终热烈,老师们不时交换意见,针对剧目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会议最后,冯俐院长对老师们表示感谢,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和回应。她说:“作为编剧,遇到这些主创,我特别幸福,我要向主创团队的老师们表示感谢。作为院领导,我也觉得特别幸福。近年来,儿艺每部戏的主创团队都会被称为‘最强组合’,每一种组合都会有不同的风貌,儿艺的队伍特别可爱。”她表示,老师们提出的表扬、肯定、批评都会照单全收,会和剧组主创一起认真思考,不断推动剧目艺术品质的提高。
文字撰稿:创作部 孙梦竹
图片拍摄:创作部 段凝 孙梦竹
文稿校对:创作部 马亚琼
上一篇: 中国儿艺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书画摄影展
下一篇: 3天5场,这部剧为何如此受澳门观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