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主创与盐城市盐都区文广新局、盐城市淮剧团领导合影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部关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精神,按照中国儿童艺术剧院2017年新创剧目创作计划的具体要求。2017年4月18日,冯俐副院长亲自率队,创作部、制作部联合组织原创现实题材成长戏剧《山羊不吃天堂草》剧组部分主创一行6人,赴江苏盐城市及辖属村县体验生活。
“家乡是我的根,是我创作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灵感之源。我作品中的很多人和事取材于这里。家乡是我永远的情结,归根结底还是对这里文化的深深眷恋。”儿童文学家曹文轩先生曾多次这样表达家乡与自己作品之间的关系。《山羊不吃天堂草》剧中主人公明子、三和尚和黑罐等人的家乡,也正是曹文轩先生灵感之源,深深眷恋的那片土地——江苏省盐城市。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精神世界,捕捉作品的细腻情感,寻找作品形象的表现形式,探究作品音乐的丰富内涵,该剧剧组主创人员首次赴外地采风,就深入到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有着“鱼米之乡”美称的地方。
盐城市迎宾路街心公园淮剧表演
4月19日清晨,剧组主创到达盐城。甫一见面,就被迎宾路街心公园淮剧表演所吸引。在公园里,聚集了近百名的淮剧票友,他们老少皆有、分工各异,有拉着淮胡伴奏的、有敲击着板鼓指挥的、更有许多人参与到演唱表演之中,有模有样、一应俱全,俨然是一场小型的淮剧演出。在《山羊不吃天堂草》第五稿剧本中,编剧冯俐也将原小说中多次提到的“大悲调”作为剧中主题音乐形象、主体人群——进城务工人员的情感表达的方式经常使用。剧中主人公明子时不时地哼唱着家乡小调,三和尚憋闷失落时拉着胡琴唱着“大悲调”等曲调,皆是取自于淮剧,与这种民间自发组织的演唱方式和状态很是接近,这种非教科书式的真实素材,引起了主创们的关注。大家不顾一夜乘车的疲劳,连宾馆都未进入,就迅速的开始录音、拍照,不放过点滴现场感受。
本次创作采风,在曹文轩先生和武丹丹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引荐下,盐都区文广新局、盐城市淮剧团等当地文化系统单位对剧组采风提供了全程的帮助。该剧主创在盐城的三、四天里,在著名剧作家陈明局长和邵秀华副局长的全程陪同下,与曹文轩先生的文学启蒙老师87岁高龄的儿童文学作家李有干老师多次深入交谈;走访了曹文轩曾经就读的小学旧址——草房子乐园,这里真实地记录着《草房子》的全部经历;对剧中背景相似又兼具盐城自然风貌代表性的大纵湖、九龙口自然保护区、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以及盐城淮剧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此外,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淮剧,大家驱车2个小时,深入盐城偏远的村县观看盐城淮剧团下乡演出。即使是中午吃饭的时间,也不会放过,邀请当地文化站或剧团的老师,介绍情况、讲述历史、演唱民歌小调。为了能够收集更多的创作素材、了解更丰富的民俗风情,密集且丰富的体验生活,经常是从早到晚、马不停蹄。
走访曹文轩先生曾就读的小学旧址——草房子乐园
参观淮剧淮剧博物馆
淮剧博物馆里的服饰、脸谱展览
盐城市淮剧团“送戏下乡”演出现场
创作人员在所到之处,皆有着各自不同的发现、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撷取。大家也会经常相互沟通、相互刺激、相互探讨。该剧编剧、副院长冯俐在与大家分享时谈到:“盐城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文艺创作土壤肥沃,我们可以想象,正是这样的文学启蒙环境造就了曹文轩老师文学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今昔对比,也让我们能更清晰地把握《山羊不吃天堂草》中展现出的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碰撞,更好地理解主人公明子成长的历史现实背景。此行通过对淮剧发展历史的了解,对淮剧创作演出的观摩,与淮剧艺术家的沟通交流,都使得我们对于如何在剧中更好地借鉴运用淮剧这一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有很大的启发”。
该剧导演、主演毛尔南也深有体会,他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如果没有江苏盐城这样的文化特点,也绝不会有《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和《青铜葵花》这样好看的小说,更不会有秃鹤、桑桑、明子、三和尚等如此鲜活的人物。淮剧在盐城相当普及,这是当地人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他们身体里流淌着淮剧的精神,流淌着那种绵中裹铁的特性,流淌着美妙的旋律。在来采风前,我脑子中的孤岛更加圣洁,更加梦境,更加理想。而现在,我在原有感受的基础上,更加体会到孤岛的“生命”价值,如同九龙口的水、芦苇、草、风和动物,他们是那样的浑然天成。它让我自然地想起那个孤岛,尤其是那几块浅滩上面漂浮着芦苇和草,那真像是主人公明子看着羊群漂浮在水面的场景。”
实地考察盐城市自然风貌
该剧舞美设计申奥用照相几乎记录下来整个采风过程,为舞台部分视觉形象收集大量素材。他在总结本次采风收获时谈到:“江苏盐城是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的原著作者曹文轩老师的家乡。我们一行的主要目的是探寻作者笔下主人公明子的‘原型’和他的出处,找寻明子内心那份执着坚守的理由,还有那个他永远无法忘怀的长满了天堂草的孤岛。这次盐城之行,我们仿佛踏着明子的足迹追根溯源,来到了‘他的故乡’。静怡的村庄、芬芳的田野,河滩上满是一望无际的青草和芦苇,到处都是鸟语花香,仿佛世外桃源一般。我的脑海中不禁会跳出一个疑问:这么好的家乡为什么还要离开呢?但这也许就是主人公的无奈,因为生活所迫,所以背井离乡,像一颗被风吹落的种子,无依无靠的在风中飞舞,要么随波逐流,无法自拔;要么不忘初心,倔强生长。这就是成长所必须经历的,没有退路,只能向前。当很多城市人想要逃离那种拥挤和浮躁的生活时,很多乡村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来到城市。这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些农民的孩子在踏入城市之后又会经历很多痛苦和挣扎。感受城市和乡村的差异,南方和北方地域的不同,才能理解两种文化对撞时所产生的巨大能量。”
该剧多媒体设计包尔温,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感受。他说:“在我细致地观察了丹顶鹤后,联想到剧中的山羊。最深地感触来自于与丹顶鹤的独处,他们聚精左右交换瞳孔凝视你,我用手掌取代他们的视觉中心,他们的视线跟随手掌移动,并且用喙有节奏的敲打金属隔栅,并伴有喉部震动发出神秘的频率,能感受到他们与你试图交流的灵性,真的让我特别感动。万物皆有灵性,这让我想起来不吃天堂草的山羊,他们会用叫声回应明子。如何将各种活灵活现的形象用多媒体表现,是我这次创作的重中之重。”作曲赵一丁不仅录制到很多音乐素材,而且,在剧作家陈明老师的帮助下,在淮剧博物馆里找到了一本珍贵的淮剧乐谱合集。在与淮剧艺术家面对面地艺术交流中,他激动地说:“这次采风给我的最大的震撼就是淮剧在当地巨大的影响力,不过很遗憾当地青少年乃至中年人对于淮剧并没有那么喜爱。希望通过《山羊不吃天堂草》的戏剧创作,我们能用更新颖的音乐形式、更现代的表现手段,增加淮剧对这部分年龄层观众的吸引力。虽然,我现场录了当地淮剧艺术家唱的民间小调,并迅速用五线谱的方式记录下来,但,自己按照谱子唱,还真唱不出那个味儿,具体的发音方式、韵律,还是得像淮剧作曲以及表演者们请教,我的功课还要继续做下去。”
导演毛尔南、作曲赵一丁向盐城市淮剧团党支部书记、二级艺术监督徐建东学习淮剧编曲和唱腔知识
大家积极讨论,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信息,阐述对于剧目创作的新想法。在离开盐城前,该剧编剧、副院长冯俐总结说:“今天的盐城,与曹文轩老师小说中的时间,相隔了二十多年,变化已是沧海桑田了。但,风土人情还在。透过我们看到的、接触过的每一张面孔,透过街头乡间回荡的淮剧腔调,透过自然保护区和随处可见的芦苇荡。采风,往往很具体又很抽象。它需要你打开所有感知细胞,身体的、神经的、包括心灵的,去感受、去捕捉。我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各自的收获。”
采风,古意指采集民歌。到了今天拓展到艺术家们为了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实地观察和体验人民群众的生活,从中汲取营养。这是文学艺术创作非常必要的环节。《山羊不吃天堂草》将作为第七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开幕大戏,于7月7日在中国儿童剧场首演。在此之前,创作部将会继续组织该剧其他主创、主演分批次进行不同方式的采风和体验生活,努力把《山羊不吃天堂草》打造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立得住、留得下的儿童戏剧艺术精品力作。
文字提供:周琳
图片提供:冯俐、毛尔南、申奥、包尔温、赵一丁、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