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3日下午2:00,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四楼会议室召开了“新时代种子计划”《红色少年》《少年司马光》剧目的讨论会。院长冯俐全程出席会议。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专项工作组成员毛尔南、杨杰、孙静玮、孙明,两个剧目的编剧、导演、作曲和戏剧教育老师傅玲、杜薇、马彦伟、刘奇、章澍、曹力尹、王斯娃等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创作部主任毛尔南主持。
毛尔南从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2023年“新时代种子计划”、剧目前期工作和本次创作计划等4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创作工作的基本情况。他说,今年7月7-30日,剧院将与光山县共同举办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新时代种子计划”的剧目创作是嘉年华活动的重要板块。根据光山县的文化特点,本次创排给出了“红色光山”和“司马光”两个选题方向,创排工作是由剧院的艺术家和戏剧工作者担任主创,带领当地的孩子完成演出,让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里,让戏剧之花在光山扎根、开花、结果。
创作部通过作品征集、匿名专家评审的方式,择优选出了《红色少年》与《少年司马光》两部作品。会上,马彦伟、刘奇、曹力尹分别对两个剧目阐述了个人的导演构思,分享了对两个剧本的阅读感受,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少年司马光》编剧傅玲与《红色少年》编剧杜薇认真聆听并记录了大家的感受及建议。随后,主创团队围绕着两个剧目的结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关系构建以及艺术呈现形式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剧本的修改方向,并对后续创作采风作出了规划,提出了需求。
会议最后,冯俐院长逐一回复了创作者的发言,对本次创作提出了要求,并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她指出,编剧和导演携手打磨剧本的集体创作模式是中国儿艺一直保持的好传统,作为“国家队”,出作品和出人才应该协同推进。随着近年来各项工作更加广泛的开展,剧院需要更多创作型人才的助力和参与,希望编剧和导演能够在此次创作中同心协力、彼此启发,不遗余力地完成作品。随后,她从创作思路及创作方向上对剧本和导演阐述提出了具体要求:两部作品都应该在人物的塑造、人物关系的建立以及情节的设置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创造出真实可感的人物和故事,“把口号和标签变成戏剧故事、人物形象和角色情感”是中国儿艺一直以来的追求和做法。《少年司马光》应紧紧围绕“砸缸”这一核心事件组织人物行动,找到司马光及剧中其他人物性格的独特性和行动的必要性,从司马光的思想观点、名言及他人对司马光的评价等历史资料上和事迹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一个能让孩子们觉得亲切的、活灵活现的司马光形象;《红色少年》是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剧,导演对于该剧风格样式的把握很准确,编剧在后续创作中,应在“童趣”上下功夫,可以在创作采风中通过红色展览、与专家座谈等方式掌握和了解历史资料,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故事情节。同时,创作者要被创作素材点燃,用真挚的情感去创作。冯俐院长说:“创作者要真正被创作素材打动,任何形式和手法都无法取代内容和真诚。”接着,冯俐院长向项目组强调了种子计划的意义与精神,她说:“我们要在保持国家院团艺术家的品格、精神和工作作风的同时,完成普及式的、简约的、易行的、灵活的,能够落地生根的艺术作品。最后完成的作品既要符合‘国家队’的艺术水准,又要符合当地的‘水土’和特色,使剧目能在当地一代一代地演下去。”最后,冯俐院长对于演员的遴选、戏剧教育工作的开展等后续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求。
文:孙梦竹 雷嘉懿(实习生)
图:彭弋轩 雷嘉懿(实习生)